被綁架新娘的哀歌 反童婚工作刻不容緩
鄰座空空如也,那要好的女同學已經好幾星期沒上課,你想:「她患了重病嗎﹖應該明天會回來了吧!」
不,她不是患上了甚麼病,但都不會回到課堂了,因為她結婚了!
以上不是小說情節,這樣的事天天都在越南學校上演。
國際培幼會(越南)傳訊經理Tran Thu Quynh早前來港分享當地令人震驚的童婚故事。
根據國際培幼會2017年統計,在越南每10個15至19歲的女性就有一個已婚,而因為出生證明不普及,不能查證女孩真實年齡,相信不少15歲以下的女童成為童婚的受害者,實際數字可能更高。童婚個案多集中在越南中部高原、北部和山區等較貧瘠和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那些女孩和家人往往都因貧窮而求助無援。
女兒是家中的計時炸彈
香港社會近年講求男女平等,男女同學皆可獨當一面,可以自由追求夢想。反之,越南文化保守,社會教導女孩一生中最大的目標就是結婚,期望女孩長大成為好妻子、好媽媽,把自己的需要放到最後,有自己的夢想是天方夜譚。
香港人說女兒是掌上明珠,越南人卻有句說話:「女兒是家中的計時炸彈。」他們認為愈早把女兒送走愈「安全」,因為一旦女兒失身於人,即使是被強暴或非禮,也會認定她使一家的名聲受損。恐懼使父母都傾向把女兒早早嫁出,減低風險。
經濟因素也導致了童婚率高企。居住在山區的家庭貧困,父母無法應付女兒生活及讀書開支,使很多女童輟學,並把她們嫁出去,換取少許禮金,幫補家計。與此同時,女性未能於職場賺取與男性相等的工資,家庭就更把資源集中於培育男孩子。
大多越南女性的角色就只是在家照顧小孩及父母。
女兒被綁架 三天成人妻
Quynh在與中國接壤貧窮省府河江省遇上來自少數民族赫蒙族12歲的May。May熱愛學習,立志成為老師。但一次放學回家的路上,不幸的事發生了。有一位男生帶同三個男人把May捉走、並將她綁起困在自己家中三天。三天後,男生帶着酒和禮金提親,May哥哥答應了,May就此成為了那男生的太太,且離開了學校。原來綁架新娘是當地習俗之一。當男生對女孩有意思,即使女方不同意,他亦有權強行綁走她逼婚。
年僅12歲的May新婚丈夫竟是綁架她的男生,而她在結婚前對丈夫一無所知。
身患絕症母親 惦記失蹤女兒
Quynh說起另一位女孩Mi的故事。Mi已失蹤兩年,母親Do身患絕症,她最大的心願便是在有生之年再見Mi一次。Mi於年約15歲時,在一次上市場的途中被捉走了,估計是像其他個案一樣,被販賣到其他地方了。
生命正在倒數的Do日夜昐望再見女兒Mi,但機會渺茫。
由於綁架新娘的習俗仍然流行,很多時候父母對女兒失蹤兩三天並不為意,以為是有人向他們提親而已。直到日子久了、他們生疑的時候,一切已經太遲了,那些女孩已在被送往較富裕的城市、或是中國、台灣、韓國、老撾等國家,當別人的妻子、傭工甚至淪為妓女。Quynh留意到不少社區都貼滿了尋人告示,亦有母親手拿女兒照片四出尋找女兒下落,可是絕少會有回音。
打擊童婚之路吃力但漸見成果
在越南杜絕童婚尤其困難,單單是政策執行上就有很多需要改善之處。首先,法例欠缺阻嚇性。法例現時只列明不可與16歲以下女童發生性行為,違者會被罰款,而金額甚小。其次,身份證明文件亦未普及,若女孩外貌較成熟,便難以揭發問題。
國際培幼會因應越南女童需要,在三個童婚問題嚴峻的地區河江、萊州和廣治省展開了為期四年的消滅童婚計劃。計劃包括改變文化以及設立安全網兩大方向,我們協助成立兒童、女孩、家長會等,團結弱勢群體,透過活動教育民眾,防範童婚。我們相信改變需要男性參與,理解童婚的禍害,運用他們在家庭和社區的影響力,提升女性地位。此外,培幼會致力支援窮困家庭生活,為他們建立經濟安全網,以種子作為「回報」吸引更多家庭參與打擊童婚活動,改善他們的生活,使女生有能力上學,考慮結婚以外的選擇。
計劃實施至今三年,相關地區童婚個案已由656宗減至230宗,平均結婚年齡亦由15.3歲增長至近16歲,並已惠及近2萬人。未來,盼在大眾的支持下,將計劃拓展至其他地區,增加服務範疇,為女孩締造美好將來。
助養女孩 加入反童婚行列
你都可以為反童婚出一分力,每日港幣八元,支持培幼會「助養女孩」計劃,讓培幼會於女孩社區推動反童婚工作,幫助女孩活出豐盛。
立即助養Quynh早前與助養女童一同訪港,在國際培幼會十周年聚會中分享越南兒童保護工作。
*本文已刊登於2019年8月28日出版的《都市日報》內,詳情:https://www.metrodaily.hk/metro_news/新聞專題-被綁架新娘的哀歌-反童婚工作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