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虐兒童出現精神問題風險增6倍 及早預防守護兒童刻不容缓

補習老師涉虐待六歲男童,企圖以釘書機釘其耳朵;嬰幼兒院舍爆發大規模虐兒事件…..近年,多宗涉及兒童相關機構的虐兒個案相繼爆出,在社會引起極大迴響。根據社會福利署,2022年新登記虐兒個案(即保護兒童個案)高達1,439宗,較2020年暴增53%,更是有紀錄以來新高。2021年,涉及在學校宿舍等兒童相關機構工作的教師或職員的虐兒個案只佔5%。相隔短短一年,比率已上升至8%,情況令人憂慮。

根據社會福利署,2022年新登記虐兒個案(即保護兒童個案)高達1,439宗,較2020年暴增53%,更是有紀錄以來新高。

國際培幼會在2020-2021年聯同「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的家長、兒童及教育界「守護兒童政策」研究指出,教育機構每10個兒童就有1個曾經受到體罰,當中有近一半受害者都不願意提及受害經歷。顯示兒童在教育構面臨相當傷害風險,且他們的求助意識低。

曾遭受虐待兒童 成年後患上精神問題風險高6倍

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本會守護兒童專業顧問葉柏強醫生指出,曾受虐兒童患過度活躍症和專注力不足,或出現精神問題的風險比一般兒童高出6倍,而虐兒問題更可能跨代重覆發生,影響將會是十分深遠。

臨床觀察及長遠的個案追蹤研究均指出被虐兒童的腦部發展、行為、情緒及學業表現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除了自信心較低,難以在生活上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外,有個案兒童更發展出焦慮、抑鬱或對抗性行為。葉醫生分享:「兒童的成長環境,包括家庭、學校或社區,都對其成長及發展至關重要,成年人有責任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免於任何受虐待或疏忽照顧的風險,健康成長。」

國際培幼會義務大使陳豪身同感受:「作為三孩之父,我非常關注兒童安全及權益,虐兒案件令我心痛萬分。父母並不能整天在孩子身旁,因此在兒童相關機構訂立守護兒童的措施和政策是必要且急切,家長亦會更放心讓孩子在機構内學習。」

「保護兒童」不如「守護兒童」

虐待兒童個案,一宗都嫌多。當大眾較多討論「保護兒童」,即代表當虐兒事件發生後才作出補救,國際培幼會相信「防患於未然」是防止虐兒的最有效方法。培幼會致力提倡「守護兒童」,從一開始去預防虐兒事件,著力為兒童創造安全環境。2018 年,培幼會整合海外相關理論再融合本地教育經驗建構一套以實證為本、適用於本港的《守護兒童政策》框架,旨在為讓所有與兒童接觸的人士,包括兒童工作者、義工,甚至大眾能掌握與兒童相處之合宜界線及預防兒童受傷害的風險控制措施等,例如列明對待兒童的恰當及不恰當行為;機構如何預防兒童免受侵犯,例如禁止成人與兒童不必要的單獨相處;加強向員工、義工和合作伙伴提供守護兒童培訓和支援等。從根源著手,將兒童受傷害的風險減至最低,讓所有持分者,合力為兒童建構一個安全的環境。

支持培幼會的守護兒童工作
o 推動兒童相關機構落實「守護兒童政策」
• 制訂簡明實用的指導守則《幼稚園守護兒童實務守則》,協助教育界落實採用
• 提供「守護兒童」顧問及支援服務,深入介紹每項政策之實踐經驗,並即場解答前線教職員之疑難。
o 普及守護兒童知識
• 推出網上自學平台,提供三個「守護兒童政策」相關的證書課程,幫助不同工作崗位的兒童工作人員更便捷地了解相關資料及獲得有用資源。
• 舉辦「守護兒童政策」相關的工作坊,對象涵蓋教職員、家長或兒童,讓兒童學會保護自己,成年人能掌握與兒童相處的合宜界線。
o 進行實證研究
• 進行「守護兒童政策」研究,了解政策在香港的推行情況及各持份者的相關看法

 

於2023年3月,我們推出全港首套《幼稚園守護兒童實務守則》及網上學習平台,期望能為幼稚園教職員提供指導及培訓,讓他們更快捷地了解「守護兒童政策」及獲得有用資源。

葉醫生強調:「《幼稚園守護實務守則》及學習平台提供一套指引,宣揚守護兒童的文化,讓國際培幼會帶動其他兒童相關機構更關注兒童利益及了解保護兒童的重要性,讓服務兒童的員工獲得更多的支援和適當的培訓。」

培幼會定期為教師、家長及照顧者提供守護兒童講座及工作坊,提高他們對虐兒、預防虐兒及現行法例的認識,讓他們了解自身的角色與責任,協力守護兒童。

今年5月,我們透過公眾親子活動,包括故事分享及攤位遊戲,讓家長及兒童以輕鬆形式認識守護兒童概念及學會保護自己。

 

觀看影片

每日港幣$2 為兒童建立安全環境 守護他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