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上嫁衣 卻與幸福背道而馳 孟加拉女童11歲成爲人妻 難逃黯淡未來
常言女性一生中最美的一天,就是披上嫁衣與最愛締結成婚,共諧連理的那天。可是,在發展中國家如孟加拉,對許多女孩而言,換上禮服不是邁向幸福人生的標記,而是向無憂童年和校園生活的道別,從此,她們的人生將埋首在養兒育女,日復日繁重的家務和瑣事當中。
疫下貧窮家庭急嫁女 童婚個案飆升
孟加拉為全球童婚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五成女孩在18歲前結婚,其中15%未滿15歲。為減輕經濟負擔,許多身在貧窮家庭的女孩仍在在學的年紀就被迫逼安排出嫁,隨之而來就是早孕、家庭暴力等各種威脅。這樣被斷送一生幸福的女孩比比皆是,童婚原是聯合國計劃要在2030年以前終結的項目之一,但新冠疫情重創經濟,相比疫情前,有多2,400萬人陷入貧窮狀態,全國逾四成人口活在貧窮線下[1]。許多家庭朝不保夕,處於岌岌可危的貧窮邊緣,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童婚變本加厲。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組織The Bangladesh Rural Advancement Committee[2],簡稱BRAC在全國11個地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021年的童婚案例飆升13%,創孟加拉過去25年來最高的紀錄,形勢刻不容緩。
今年八月,國際培幼會(香港)總幹事蕭美娟博士(Kanie)於疫情稍為放緩之際,到訪孟加拉,與當地女孩及前線同事對談,探討當地童婚問題並了解培幼會的工作成果。女孩的遭遇可歸咎於兩大核心問題:貧窮與根深締固的重男輕女思想。
一個婚約 剝奪女孩未來
才16歲的海迪徹(Khadija),在十多年的人生裡,已歷盡輟學、嫁人、產子為人母、成為全職主婦。婚姻—一個關乎終生幸福的重大決定,卻從不是掌握在女孩自己手中。11歲那年,因家貧被父母安排與素未謀面的男子結婚,她從此離開學校,向同學道別,取而代之的就是一日復一日的繁瑣家事。13歲時,仍是孩子的她懷下了第一個孩子,每早五、六時工作到九、十時,她的人生僅餘下照顧孩子,打理家務,這日復日、年復年的循環,讓上學讀書識字、結交朋友、認識社會和世界、實踐個人理想,變成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16歲的海迪徹於11歲時被父母安排結婚,並於13歲時誕下女兒,年紀輕輕便成為母親。
「對於未來,我不知道還可以作甚麼。」海迪徹成為母親後,生活只剩下照顧孩子和打理家務,掌管自己的未來對她來說彷如天荒夜談。
早婚早產 身心俱痛
在身體尚未發育完全的年紀懷孕、分娩,令海迪徹面臨各種不適,家境窮困的她本身已瘦骨伶仃,懷上孩子後,胎兒爭奪營養令海迪徹身體承受更大的負荷。孩子出生後,更要勞心勞力照顧初生孩子,卻未有適當的護理及復原,她身體變得更虛弱,漸漸出現體重過輕、嘔心和嘔吐、頭暈等不適。據世界衛生組織2015年統計,在發展中國家,每10萬名孕婦死就有239名孕婦死亡,15歲以下女孩的孕產死亡風險最大,妊娠併發症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女孩死亡的主因。
另一位探訪的童婚女孩蕾哈娜 (Rehana)於13歲被安排結婚,在未成年之前已生第一胎,她坦言對育兒一無所知,對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感到徬徨。
女孩被視為累贅 父母不惜犯法將女兒嫁出
孟加拉是少數性工作合法的國家,在城市的街頭,不常見到女性的身影,大多數女性的地位都非常低,她們不能外出拋頭露面,只能在家中從事低生產性的工作。經濟不景氣,加上女方要付男方嫁妝的傳統,將女孩置於更不利的位置,對一個貧窮家庭而言,女孩被視為累贅,被當做是奴役和壓迫的對象。據當地法律,孟加拉女性公民合法結婚年齡為18歲,儘管法律不容未成年成婚,可是在落後地區如古里格拉姆縣(Kurigram),出生證明仍是手寫,在窮途未路之時,即使女兒未到18歲,亦有父母不惜竄改女孩的出生年份,偽造文件,挺而走險,為的就是送走家中的累贅,紓解家中財困。
海迪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她的覆轍,但她所住的村落裡,與她在同一年紀就被安排結婚的女孩比比皆是,掙脫童婚宿命絕非易事。
從根源著手 持續性別教育扭轉傳統思想
國際培幼會一直重視女童權益,為當地貧窮家庭提供獎學金,暫緩家庭經濟壓力,並持續進行性別教育及遊說工作,讓社區人士認識童婚禍害,助女孩擺脫童婚厄運。其中,在符合不讓女孩於18歲前出嫁以及輟學的條件下,向當地貧窮家庭發放每月250塔卡(約港幣20元),確保女孩繼續學習,並為貧困家庭提供支援改善生計,避免更多兒童因家裡一時的經濟困境,淪為童婚的受害者。計劃推出後,在學率有明顯提升,更多女孩得以繼續學習。
其中一位參與獎學金計劃的16歲女孩Saima分享,透過小額補助,可以獲得學習物資如文具、校服,父母亦感到欣喜。
培幼會相信提升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加強教育工作是長遠地消除童婚的關鍵。其中,培幼會於今年初在古里格拉姆縣(Kurigram)展開為期四年Child Not Bride(女孩不是新娘)的項目,由兒童、青年、成人、政策多方面著手,透過舉行社區小組活動向當地人宣傳保護女孩權益的意識,革除歧視女孩的思想,為輟學青年及成人提供切合市場需要的技能培訓,如縫紉、烹飪、食品加工等,加強他們的自立能力,改善經濟狀況。此外,與當地政府談判,推動地方政策變革,如推行電子數據化婚姻和出生登記,防止虛報年齡,目前已培訓4,044名登記員,並將進一步擴大試點。
透過持續的教育及遊說工作,參與計劃的其中一名女孩愛絲(Oishi),已逐漸建立宣傳女孩權益的信心,她更曾成功勸阻19宗童婚。
女孩成為母親還是繼續上學?
貧窮和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並不能一時三刻徹底改善,但透過不懈的努力和持續的教育,一個個實例已讓我們了解到改變就在眼前,女孩成為母親還是繼續上學就在關鍵一步,培幼會希望您能夠成為結束童婚推動者,一同終結因各種理由對女孩造成的迫害,確保女性享有應得的權利,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
現在您也可以支持國際培幼會的反童婚項目!
培幼「愛‧女孩」基金月捐計劃
- 每日港幣$4元: 協助培幼會在發展中國家推行反童婚工作,為女孩設立更完善有效的通報及支援系統
孟加拉反童婚項目 一次性捐款
- 捐助港幣$300元: 為5名女孩提供一個月獎學金,讓她們擁有上學機會,助女孩擺脫童婚厄運
- 捐助港幣$600元: 為10名女孩提供一個月獎學金,讓她們擁有上學機會,助女孩擺脫童婚厄運
- 捐助港幣$1,000元: 支持女孩接受職業相關技能訓練及培訓,建立自給自足能力,遠離童婚風險
- 捐助港幣$3,000元: 為5名女孩提供半年獎學金並支持社區性別平等教育的工作,讓父母了解童婚禍害,為女孩提供職業相關技能訓練及培訓,建立自給自足能力,遠離童婚風險
參考資料:
[1] Study: 42% people under poverty line, Dhaka Tribune, Retrieved from: https://archive.dhakatribune.com/bangladesh/2021/08/31/study-42-people-under-poverty-line
[2] Child marriage up 13%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in Bangladesh, Dhaka Tribune, Retrieved from: https://archive.dhakatribune.com/bangladesh/law-rights/2021/03/28/child-marriage-up-13-during-covid-19-pandemic-in-banglad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