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穆斯林男童受傷事件 反思普及「守護兒童」文化的必要性
國際培幼會(香港)得悉近日一名13歲男童在一所古蘭經教育中心(madrassa)上課時,疑被導師用手打男童背部和臉部導致左眼受傷,並因視網膜脫落需接受眼部手術。培幼會會現對男童及其家庭致深切慰問,期望受傷兒童早日康復。並感謝有關單位合力迅速應對,為事件作適切跟進。
是次機構懷疑虐兒事件固然令人痛心,然而更讓人關注的是該事件中家長懷疑受害兒童並非第一次遭受體罰,早本前在受傷後未有即時向家長反映情況;[1]亦有報道機構內多於一名兒童受虐,反映事件並非偶然。虐兒事件的通報,只是保障兒童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要全面預防機構內出現虐待兒童事件,需由培養守護兒童文化做起。培幼會再次鼓勵所有兒童相關機構防患於未然,訂立「守護兒童政策」,重點加強對兒童工作者的守護兒童培訓;同時採取合理措施以減少兒童在機構內受到傷害或虐待的風險,讓機構上下各員工都受相同的規範管束,預防校內發生虐兒事件。
培幼會早前參考各地區的相關法規及標準,制訂《守護兒童政策》建議框架,當中涵蓋四大範疇及二十項標準(見附錄),期望能為政府及業界提供實證為本的參考,協助機構制訂《守護兒童政策》,保障兒童在機構內的安全。
報道亦指,同班同學的家長聯絡事主,指自己子女亦曾被老師掌摑,因害怕外界會對他們的文化及宗教產生誤解,希望男童家人不要報警。[2]這反映各界需持續提升大眾、特別是兒童及家長對「兒童權利」及「守護兒童政策」的認識,為家長及兒童充權,破除部份人士對懷疑虐兒事件「家醜不出外傳」的態度,同時建立開放兒童友善、以兒童福祉為先的觀念及文化。
另外,涉事地點並非根據《教育條例》註冊的學校,其工作人員亦未被納入《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強制舉報人士之涵蓋範圍。是次事件是一個警示,反映事實上其他界別的兒童相關機構,包括體育機構、教會、補習班或興趣班等等教育中心內的員工,亦會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接觸兒童,在預防和識別懷疑虐待兒童個案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政府應適時考慮將強制舉報人士擴展至更多兒童相關工作者,並提高其預防及識別虐兒事件的能力,為兒童建立更穩健的安全網。
[1] Muslim Council of Hong Kong, 2023.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599600388999943&set=a.117829263293596
[2] 文匯報。(2023年)。《穆斯林男童胞姊:同學也曾被老師掌摑》。取自:https://www.wenweipo.com/epaper/view/newsDetail/1690412025798463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