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一月號【抓着疫情的「影子」】
以口罩抗疫,以甚麼對抗性別?
在這疫症橫行的一年,我們花了不少時間查看世界地圖,看哪個國家新增了個案,哪個地方又停工停課。但深深刻劃在地圖上的又豈止疫情呢?
就在病毒不留情地侵入生活時,聯合國提出了一個新名詞—影子疫情。顧名思義,「影子疫情」就像影子一樣隨着疫情來臨。它,就是針對女性的暴力事件。
圖中這些數字並不是疫情的確診或死亡人數,而是同樣駭人的性別暴力事件數字。
在過去的12個月內,全球就有2.43億女性經歷由另一半施加的肢體暴力或性暴力,佔了15至49歲女性人口的18%。
社會中的性暴力
數字給了我們一個抽象的概念,但實質在這些女性身上發生了甚麼事呢?
事實上,女性在未有疫情以前就處於容易遭遇性別暴力的位置,這些暴力行為包括性騷擾、性侵害、肢體暴力、言語暴力、精神虐待、家庭暴力等等。或許你會認為疫情令街道上少了人,會間接令案件減少,不過,現實總比幻想殘酷。
今年七月下旬,23歲的尼日利亞女孩潘蜜拉在乘巴士時遇上防疫路障。執法人員上車逐一檢查,確保每個人都有遵守防疫措施。這一天,潘蜜拉沒有戴上口罩,按原來的法例,她理應被罰款或面臨監禁,但執法人員把她帶到一間空置房屋,威脅她「如果不配合發生性行為,就殺了妳!」,最終她被逼就範。
另一邊廂,英國一項調查發現在第一輪防疫隔離措施實施後,每五個女性就有一個經歷了街頭騷擾,包括遭遇吹口哨或喊叫聲挑逗、被跟蹤、遭受不情願的性或肢體接觸等等。另一項調查則揭示51%女孩在今年六月後曾在公眾地方經歷性騷擾,比例驚人。
防疫當然重要,但我們不能完全不外出,封城之下,女性仍需外出購買日常用品、處理各樣事務。可惜,社會辜負了女性的期望,無法為她們提供一個在防疫與防止性暴力層面都安全可靠的環境。
家,就是安全?魔鬼可能就在身邊
「留在家中,不外出不就好了?」
先不說這論調如何將責任推到受害者身上,我們單單着眼於「留在家中」的安全性,就存在很大爭議。
數據告訴我們一個可怕的事實—加害者很可能是我們最親密的人!
在印度開始封城後的第三個星期,塔拉致電當地的家庭暴力舉報熱線。塔拉的丈夫在婚後15年以來常常以暴力對待塔拉,但她都吞聲忍氣捱過去。但封城令塔拉不能藉工作之名減少見面,倆口子在家中日夜雙對,磨擦增多,丈夫打她和羞辱她的次數亦更趨頻密。「我活在持續的恐嚇之中,我不知道何時會激起丈夫的情緒。」她在求助電話中低聲說道,因為她很怕丈夫和奶奶會發現。
塔拉的遭遇並不罕見,研究顯示有30%的暴力事件都是由另一半一手造成,有多於三分一被謀殺的女性是被現任或前任伴侶所害。
疫症使犯案容易求助難
在香港方面,香港婦女中心協會的婦女求助熱線在疫症首兩個月接獲的家暴求助個案,較上年同期上升逾一倍。組織表示社區隔離措施令受害人求助困難,未能及時獲得資訊和援助,法庭亦暫停服務以致未能申請法律文件,女性只能繼續忍受家暴。同時,入住庇護中心的人數亦較過往少了一半,不少是因為擔心庇護中心的防疫安排不足而拒絕入住,也有求助個案因社工在家工作,未能即時聯繫,於報警後約一星期才被安排入住庇護中心,期間的安全令人關注。
全球統計數字亦得出相似結論,只有少於四成受害者會尋求協助,少於一成會報警求助。當中不少是因為全日都與加害者共處一室而未能找到機會與外界聯絡、相關援助單位因忙於應對疫情而暫停服務、無法藉社交活動聯絡可信任的人,又或是因封城令未能離家求助。對小孩子來說,學校停課也令他們失去了向學校師長、社工求救的一扇窗,老師也無法及早察覺家暴事件,容易釀成悲劇。
齊心抗「疫」
這幾個月,我們常把「齊心抗疫」掛在口邊。其實,我們都可以用相同的心態去面對來勢洶洶的影子疫情,正視社區中女性的「疫」境,幫助女性脫離險境。
各國政府與跨國組織在這議題上責無旁貸,應立即採取行動,加強熱線和網上求助服務,研究讓家暴受害者得以安全低調地求助的方式,完善庇護中心的防疫措施,為求助者提供防疫物資及緊急津貼,加強對執法及防疫人員的培訓等。另外,政府應立即在學校和社區中推廣兩性平等尊重的關係與相處模式以及遇上困難時的情緒排解方法,呼籲大眾以溫和合理手法處理家庭紛爭、不要訴諸暴力,宣傳求助途徑,讓受害人可更快得到援助等。我們亦需要有更阻嚇性的法規和宣傳,令潛在的加害者卻步。
培幼會就此已在本港積極推廣守護兒童的概念,勸導家長在與孩子相處時多加留意自己的行為和情緒,不要以暴力對待孩子。我們也在多個服務地區,特別是資源和性別教育都較貧乏的發展中國家,加強原有的女孩和兒童保護措施,包括派發單張、廣播、增加熱線電話、提供心理支援等,以應付因疫情而加劇的性別暴力。
培幼會在巴拉圭派發圖書,以簡單圖畫和生動有趣的表達方式,教導孩子保持衛生以對抗疫情,以及在遇上性別暴力事件時如何處理及舉報。
非洲烏干達有上萬個女性在疫情期間遭受性別暴力,培幼會在當地設立24小時熱線電話幫助受肢體暴力、性暴力和虐待的女性,求助中心的14位專家和衛生工作者,為她們在社區隔離措施中尋找最符合需要又最安全的解決方案。熱線以19種語言提供服務,確保少數族群不會因語言不通而失去求助機會。
疫情下,我們或多或少都開始對數字麻木。就讓我們記得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條寶貴的生命,他與她,都不只是一個冰冷的數字。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多留意身邊的人,很多時候性別暴力的受害者都難以表達自己的可怕經歷,若我們看到身邊的人有異常的傷勢、情緒和行為,請多關心她們,並鼓勵她們求助,讓專家將她們帶離危險的處境。11月25日,是聯合國訂立的「國際消除對女性使用暴力日」,我們可以藉這一天表達我們對性別暴力的關心,推動更多人和機構去為女性做得更多,抓緊影子,拯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