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九月 17, 2021

國際培幼會發佈教育界首個有關「守護兒童政策」研究結果

國際培幼會發佈教育界首個有關「守護兒童政策」研究結果 逾兩成兒童曾於教育機構內受傷害或虐待 每十個兒童有一個曾遭體罰 受害兒童求助意識低 嚴重虐兒個案近年在本港時有發生,修補保護兒童制度漏洞乃當務之急。當社會的討論普遍集中在防範家庭暴力,兒童在機構如學校、補習社及興趣班等受到傷害亦屢見不鮮,急需我們的關注。國際培幼會(香港)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間,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教育界首個有關「守護兒童政策」的研究,首次以兒童視角了解兒童在教育機構内學習的安全程度。結果發現,逾兩成受訪兒童表示在過去半年內在教育機構內曾遭受傷害/虐待,而在1991年已立法禁止校園體罰的背景下,約十分一的受訪兒童表示曾於教育機構遭受體罰,反映兒童在機構內仍面對一定的傷害風險,教育機構當前有迫切需要實行更多有效的守護兒童措施,將兒童受傷害或虐待的風險減到最低,防患於未然。是次研究向1424位受訪者進行意見調查,包括家長(513位)、兒童(501位)、教育界管理層或前線員工(410位),並以訪談及焦點小組深入了解各持份者的意見。 「守護兒童政策」是一套確保機構環境對兒童安全友善的機構政策,透過訂立準則和程序,確保機構採取一切合理措施,避免兒童在機構日常運作中受到傷害。由於現時香港並無守護兒童政策的官方框架,因此,國際培幼會進行全面的文獻回顧,了解其他先進地區的守護兒童標準,並建議4大範疇及20項守護兒童標準(詳見附錄I),作為是次守護兒童政策的框架及評估參考。 兒童在教育機構面臨相當程度的受傷害風險  求助意識低 調查發現,逾兩成(22.8%)兒童於過去半年內在學校、補習社或興趣班受到至少一項傷害,包括與老師身體親密接觸、被老師體罰、被老師冷落或被同學欺凌。而且每十名有一名兒童 (11.2%) 曾於學校、補習社或興趣班遭受體罰。在受到傷害的兒童當中,近一半 (48.2%)不會向任何人講述受害經歷,反映兒童的求助意識薄弱。香港幼兒教育人員協會會長周慧珍女士表示:「雖然社會各界一直將教育界視為揭發家暴的重要持份者,但研究結果顯示兒童在校內亦可能受到傷害,因此教育界更應以身作則,制訂守護兒童政策預防相關風險。」她續指:「近期政府正探討制訂『沒保護罪』和『強制舉報』,向沒有及時保護兒童的工作者施加法律責任。然而,除了制訂法律外,更迫切的是創造理想環境支援兒童工作者採取合理步驟守護兒童。如果機構能制訂守護兒童政策,正正能協助機構和員工預防機構內出現虐待兒童事件,並確保機構內發生的虐待兒童事件能得到妥善處理。」 老師重視守護兒童  學校須建立清晰的校本守護兒童政策保障師生利益 在教育界當中,幼稚園在推行20項守護兒童標準的表現最好,總平均分有14.8分,其次是小學(13.0分)、中學(12.1分)和補習社 (8.7分)。而四大範疇中,教育機構整體在「程序」推行的表現最佳,總平均分為7.2分 (10分為滿分),而「問責」則是教育界在推行守護兒童政策方面較弱的一個範疇,總平均分只有3.8分。 國際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博士表示,「我們的深入訪談亦發現,很多前線教師都非常注重兒童的安全與福祉,並意識到自己守護兒童的責任重大,但卻反映機構沒有給予相關的培訓和支援,讓他們難以了解機構在守護兒童方面的實際期望。老師不但因此而動輒得咎,更難以介入學校內傷害兒童的事件,保護兒童免受傷害。」 她續指,「調查發現,在了解守護兒童政策的內容後,超過85%家長表示如果機構採取相關守護兒童措施,會增加為子女報讀該機構課程或興趣班的意欲,反映守護兒童政策不但能保障老師聲譽,亦有助提升機構形象。」 籲政府和家長攜手推動「守護兒童政策」 政府當局應支援並鼓勵教育機構守護兒童,首先,社會福利署及教育局應協調更新學校指引,以協助學校訂立清晰的校本通報機制,處理校內發生的懷疑虐待兒童事件。如教育局可將守護兒童的標準納入《幼稚園教育計劃》中的《表現指標(幼稚園)》和《幼稚園行政手冊》,以及《學校行政手冊》中,則能為業界訂立校本守護兒童政策提供誘因,並讓前線教職員在日常工作中有清晰的指引可依從,更有效地保障兒童的安全和福祉。另外,若家長能多留意機構是否訂立守護兒童的相關措施,並為子女選擇對守護兒童有承擔的機構,亦能有助帶動整個業界採取更多守護兒童的措施,爲兒童建立一個更安全的成長環境。 國際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左)、香港幼兒教育人員協會會長周慧珍女士(中)、助理經理(研究及倡議)陳穎芝女士(右)期望業界採取更多守護兒童的措施,爲兒童建立一個更安全的成長環境。

子女遭傭人恐嚇、塞拖鞋不敢揚聲 雙職媽媽出書宣揚「守護兒童」

小孩子最信任的人是家長和照顧者,特別在年幼的孩子眼中,成年人幾乎是權威的所在。然而,假如孩子被他們最信賴的照顧者傷害,他們又能夠向誰求救呢? 作為國際培幼會多年的助養者,閱讀點創辦人梁家鳳(Michelle Leung)是職場上的女強人,亦是一對子女的強大母親,她透露八年前家中印傭姐姐與孩子發生的一件事,不但令子女受到傷害,更令她下定決心出書宣揚「守護兒童」的訊息,希望由父母開始,為孩子締造更安全美好的成長環境。 醉心閱讀的Michelle早前以培幼會守護兒童的安全守則「No!Go!Tell!」為靈感,創作了一套七本的《孩子是百寶箱 We Are Children Treasure Box》圖書系列。 4歲兒子訴說被傭人觸摸感不快 Michelle是一位在家工作的雙職媽媽,每天孩子上學前、放學後、睡覺前,她都會暫時放下工作,用心與子女聊天,維繫像朋友般的親子關係。Michelle相信,從小教導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非常重要,而她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亦一直實踐這個理念。 然而,在女兒6歲、兒子4歲的一次親子時間,兒子突然告訴Michelle,說印傭姐姐觸摸他的身體,他不喜歡。Michelle聽罷非常震驚,立即解僱該印傭姐姐,但在印傭姐姐離開後,孩子才向Michelle揭發印傭姐姐更多的「惡行」,原來印傭姐姐曾將拖鞋塞入孩子口中,又會把孩子關進黑房,甚至恐嚇孩子,揚言如果孩子告知爸媽,她就會殺死爸媽,令孩子十分恐懼。 Michelle與子女感情要好,關係親密如好朋友。 無所不談的「朋友式親子關係」 事件令Michelle非常心痛:「我很驚訝,即使已從小教導孩子要保護自己,但原來當事件發生,年幼的孩子也未必懂得開聲求救,因為工人姐姐的恐嚇對孩子而言十分可怕,他們無法承受失去爸媽的後果,所以不敢向爸媽透露半句。」 Michelle慶幸孩子最終對她說出真相,而且事件未有在兩個子女心中留下極大心理陰影。現時,女兒和兒子已分別14及12歲,Michelle與他們的關係仍然像朋友般,無所不談。 Michelle認為,假如平日父母願意向孩子分享自己,孩子也更樂於倘開心扉:「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若意識到有不妥當的情況,要主動引導,讓孩子安心與你分享他們的心事和憂慮,許多悲劇或許就可以避免。」 親子共讀維繫溝通 提升孩子語文能力 事件令Michelle更加確信,從小建立互相分享的親子關係非常重要。而她和子女維繫良好溝通的秘訣,就是親子共讀:「透過一同閱讀,孩子的書寫、聆聽、思考和表達能力都會大大提升,在引導孩子表達想法的時候,親子之間會多了很多話題,孩子亦學會接納不同聲音和重視自己及別人的感受。」Michelle口袋裏滿滿的故事,來自她從小對閱讀的熱愛和堅持,她笑言連當年懷孕分娩準備用的「走佬袋」裏,也放置了書籍。 親子共讀大大鞏固了Michelle和子女的親子關係,一對子女也樂於與她分享心事:「今年情人節女兒寫了一封信給我,稱讚我是完美媽媽,亦是她最好的朋友,經常聆聽她的需要、相信她,她知道媽媽有很多掙扎和矛盾,但依然努力做到最好,令我十分感動。」 Michell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