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女孩的故事 讓我們反思「全納教育」的推行實況
在香港我們擁有12年免費教育,讀書機會隨手可得。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孩子要上學可先要過五關、斬六將。 宋加兒(Soungaye)是個住在馬里的16歲女孩。在疫情之先,馬里就因為長久以來的社會不穩及旱災,已有多達1,100所學校無法運作。 宋加兒非常喜愛讀書,甚至書不離手,她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第一重障礙—女孩身份 在這不利發展的設定下,孩子要讀書難,女孩更難,國際培幼會的《危難中的女孩:薩赫勒的聲音》(Adolescent Girls in Crisis: Voices from the Sahel)報告指出馬里有三份一女孩從未接受或只接受了一年教育。 「我們13、14歲便要嫁人,不可再上學。」報告引述了一名14歲女孩的話。在馬里,即使父母普遍支持女兒在幼年時接受教育,但基於家族名聲考量、擔心女兒在青春期時不慎懷孕,往往選擇儘早將女兒嫁出。 宋加兒幸好避過了童婚,但她還要面對家中的雜務。玩樂和學習兼具的童年往往只是男孩獨有,馬里的女孩從小就背負著打理家務、照顧家人等的期望。 做畢家務後,宋加兒踏出家門準備回校,門外迎接她的卻是危機四伏的環境。聯合國的報告指女孩在紛亂環境更容易陷入性別暴力的處境,可能會被非禮、強暴、擄去賣淫、甚至虐殺。回校路程驚險重重,直接導致了很多父母不讓女兒外出,因此在馬里等動盪地區的女孩輟學率比平均值高出2.5倍。 被視而不見的標籤 女性的身份外,宋加兒還面對另一重學習障礙。12歲時宋加兒被發現感染了小兒麻痺症病毒,因為她沒打過疫苗,缺乏教育的母親也缺乏育兒及健康知識,當地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武裝份子亦不允許外地醫生向女性提供治療,宋加兒差點掉了性命。 最後宋加兒保住了生命,卻永久失去了雙腿的活動能力,也因此無法回到沒有傷殘設施的學校上課。「沒有人幫助我,學校的職員甚至都沒有留意到我不在……」宋加兒默默地輟學了。 宋加兒在患病後依靠輪椅出入,上學變得難上加難。 很多發展中國家,包括馬里,都絕少有方便殘障學生使用的設施,變相令他們失學,在社會上被邊緣化。 「培」育關愛文化 助女孩突破難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