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無阻助養決心 27歲青年助養10個孩子 望為貧困兒童打破跨代貧窮

將愛心付諸行動,或許只是一步之遙。不一定要衣食無虞、生活富裕,有時只要打開雙眼,用心感受,不論年紀、地位、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慷慨、富愛心的行動者。今年27歲、僅投身社會數年的陳宇東(Woody),出生基層,未有豐厚財富,但已是10個發展中國家孩子的「助養爸爸」,縱然過去兩年面對疫情的挑戰,仍沒有放棄助養兒童,更立志三年內成立一間兒童青少年及家庭中心,幫助本地基層兒童。

探訪貧乏兒童 由自我中心到「看見」他人 

「年少時有幸在教會遇到一位人生導師,他鼓勵我在索取以外,亦應想想如何付出,貢獻他人。」Woody坦言,小時候的他自我中心,甚少考慮身邊人的需要,直到中二那年開始,Woody在教會、社區中心等組織擔任兒童導師,有機會接觸本港基層兒童,為他們遭遇家暴、面對父母吸毒、酗酒、離異等各種問題感到扎心,及後亦有機會遠赴不同地區如河源、越南、雲南等地探訪和義教,每一次的探訪,他都用眼去觀察、用耳去聆聽他人的故事,漸漸地學會用心關懷別人。

Woody在過去探訪的經歷中,有些片段依然歷歷在目。在他探訪過的本港基層家庭中,一個貧窮家庭的小姊姊要執紙皮幫補家計;又一次他帶一個六歲小女孩外出活動,她因父親行動不便,母親忙於生計,每日只往返學校和居所,小女孩第一次見到大海的雀躍令他感受尤深。

匱乏的物質生活,難免限制了孩子成長的機遇和視野,Woody相信每個孩子都應具備發展所長的機會,獲得良好的身心靈教育,感受愛與關懷,成為一個好人,因此Woody自投身社會工作的第一年,便開始透過國際培幼會助養一名來自尼日爾的女孩。後來他轉職為斜青年,工作收入增多了,便多助養了九名兒童,成為10位發展中國家兒童的助養者。

Woody年少時已到不同地區探訪和義教,與兒童結下緣份。

疫情收入降 無阻助養決心

Woody成為十個助養兒童的「爸爸」不久後,新冠肺炎疫情便在全球爆發,Woody的收入一落千丈,更一度連生計也成問題,有一個月不得不停止繳付助養兒童的費用。問到Woody躊躇之際曾否想過停止助養?他堅定地說:「從沒想過停止助養,生意上有資金周轉,可以賺回來,但數百元對他們(助養兒童)來說已經很重要,可以達成很多事。」

Woody透過國際培幼會助養10個貧苦孩子,他們分別來自10個不同國家。

樂見兒童成長 珍惜彼此關係

透過培幼會的資訊,Woody得知各助養兒童的年齡、家庭狀況、生活環境等資訊,亦與助養兒童有書信來往,他表示每次收到小朋友的信件都感到很開心:「有小朋友告訢我她喜歡畫畫,然後我回信鼓勵她畫一幅給我; 亦有年幼小朋友由嫲嫲代筆寫信,問我年紀有多大。最記得是第一個助養的尼日爾女孩,開始助養時她仍是手抱嬰兒,現在已準備上學了。」能夠見證孩子健康成長,可以上學讀書,結交朋友,都令Woody深深受感動,原來一個助養決定,不僅為貧困兒童的生活帶來轉機,而彼此更建立了一個持續的關係,就宛如一個守護者,書信間蘊藏著的關懷,都默默地為孩子注入生活的力量。

助養兒童寄來的書信,Woody都會珍而重之地收藏。

透過培幼會的資訊,Woody見證助養的尼日爾女孩漸漸成長。

改善社區發展 為孩子帶來長遠改變 

Woody心痛孩子總是因貧窮成為他們實現夢想的絆腳石,他的目標是三年內在本港成立一間兒童青少年及家庭中心,結合信仰、科技、藝術、治療與理財等多個元素,希望增加貧困孩子向上流動的機會,打破跨代貧窮的循環。他欣賞培幼會的工作與其願景異曲同工,同樣以長遠幫助貧困兒童為目標,令他們將來擁有更好的發展條件和空間:「培幼會不是直接把金錢交給有需要家庭,也不只是幫他們解決生存需要,而是發展整個社區,這個模式才可以更有效幫助他們脫貧。」

培幼會的社區發展計劃除了為兒童提供教育,亦會教導家庭耕種、紡織等各種自給自足、謀生的技能,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長遠幫助孩子、其家庭及社區,改善整體生活質素,得以脫貧自立。

結語

Woody雖然不是在富庶家庭出生,但在成長路上,至少不缺乏家人的愛,他感恩遇到不同的人生導師,給他指導及關懷,讓他生活滿有力量,能夠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向著人生目標邁進。他寄語每個人的力量實在不容小覷,一個助養的決定,一封給孩子的信,那怕是一句勉勵的話,都對正萌芽的孩子如滴滴甘露,滋養着他們的成長。

邀請你與Woody一起加入助養兒童行列, 滋潤更多孩子的心靈,讓他們在健康環境中成長,發揮所長,活出豐盛的人生。

助養兒童

其他助養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