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五月號【傳統禁忌致性別不平等 天價衛生巾斷送尼泊爾女孩無價將來】
繼蘇格蘭之後,法國、紐西蘭等地相繼宣佈會為女孩提供免費衛生巾,以解決當地「月經貧窮」問題。遠在山區的尼泊爾女孩卻沒那麼幸運,她們一生仍受各樣月經問題困擾。 國際培幼會(香港)總幹事蕭美娟博士(Kanie)早前與兩名尼泊爾女孩及當地的前線同事對談,探討當地的月經問題並了解培幼會的工作成果。女孩的遭遇可歸咎於兩個問題:「月經羞辱」及禁忌,以及「月經貧窮」。 因疫情關係,今年Kanie未能一如以往親身前往發展中國家探訪,但她經常透過與當地同事進行視像會議,了解各地的最新情況。 「月經羞辱」及禁忌 在尼泊爾,月經被視為「不潔」,來經的女孩會被禁止接觸家中男性成員或被視為聖潔的廚房、廟宇、水源、學校及參與社交活動,甚至連米飯、肉類和牛奶等營養豐富的食物都不能食用。她們在來經期間只能被逼在「月經小屋」(Chhaupadi)隔離,這些小屋多是牛棚和破爛的小木屋,曾有不少女孩因嚴寒失溫、被強姦或被野獸襲擊而失去性命。 在偏遠山區,月經小屋依然普及。 小屋並沒有任何設施,只有冷冰冰的四面牆,有時甚至連完整的牆壁都沒有,女孩每月都曝露在危機之中。 事實上,尼泊爾法院早在2005年禁止這項陋習,但難以在偏遠村莊嚴厲執行法例,近九成女孩仍在來經期間遭受不同程度的限制。2018年11月一名14歲女孩在風災期間因山泥傾瀉而被困月經小屋,不幸身亡;2019年12月一名21歲女孩在月經小屋點火取暖而窒息致死,把女孩囚禁在小屋的姐夫被判處45日監禁,卻被允許以簡單罰款來換取不用收監的自由。在法例未被重視的情況下,女孩權益顯然不受保障。 12歲就讀小學六年班的蔓塔(Mamta)和Kanie分享時談到:「以前來經時我每個月要花幾天獨自和牲畜一起擠在狹小的牛棚,沒有門可以鎖上,很害怕會有壞人和野獸闖進來。」 因月經被視爲禁忌,學校課程和父母都沒有教導女孩正確的月經知識 ,尼泊爾女孩在第一次來經時都非常徬徨無助,亦不知道可以如何爭取應有的權益和待遇。透過培幼會,蔓塔學會了月經相關的知識,我們的工作人員更說服了蔓塔母親不要再把蔓塔困在月經小屋中,讓她在來經時安心上學。 透過培幼會的工作,蔓塔終於不用在牛棚隔離,還可以在月經期間上學,臉上多了一份笑容。 「月經貧窮」成女孩學習障礙 另一位15歲女孩柔迪(Joti)則分享了她遭遇到的「月經貧窮」。「我父親是位建築工人,一天只能賺到五六百盧比,只夠用來買蔬菜和米,勉強填飽一家人的肚子,哪來多餘的錢買衛生巾呢?」她問。 尼泊爾的衛生巾昂貴得可怕,一包五片質量較好的衛生巾索價約港幣$13元,以一個生理週期用量約三包來計算,一個女生購買衛生巾的花費相等於一個貧窮家庭一日收入(約港幣$39元)。換個角度來說,在物價和生活指數高漲的香港,最低工資下一人收入一天約有370多元,一個星期週期的衛生巾只索價24元,不過是一天收入的6.4%,相對之下尼泊爾的衛生巾售價可算是天價,難怪有近五成尼泊爾女孩都會因月經貧窮而缺席課堂。 柔迪說舊布不但會有異味更會造成敏感、痕癢和細菌感染,她更因為害怕經血滲漏而不敢上學,一個月要缺課三四天,難以跟上學習進度。 培幼會為柔迪和其他女孩提供衛生巾之餘,亦教導她們用乾爽布料製作可重用的衛生巾,長遠地解決月經貧窮,讓女孩不再需要因月經缺課,甚至因趕不上進度而被逼輟學,失去以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 可重用的布衛生巾可以為女孩長遠地解決缺乏衛生用品的問題,她們也可在工作坊中得知更多有關月經衛生的資訊。 女孩絕不能因月經這個自然生理現象承受各種羞辱及痛苦! 培幼會除了致力在尼泊爾提供月經正向教育外,還會為女孩提供衛生巾,亦會教導她們用乾爽布料製作可重用衛生巾,長遠地解決月經貧窮的問題,讓女孩保持個人衛生,不再需要因月經缺課。 盼望你能伸出援手 幫助更多女孩逃離月經之苦 ... Read More
2021年四月號【戰區小女孩卑微的上學夢】
說到喀麥隆,您想到甚麼?是聞名於世的足球先生,還是非洲的多樣地貌?筆者首先想起的卻是該地區惡名昭彰的武裝組織。去年十月,當地就發生了一宗學校受襲事件,那次襲擊中有至少八名學童被槍殺或砍死,多達12人受傷,稚子無辜,大人間的紛爭為何要把孩子拖下水呢? 國際培幼會最近發表以《喀麥隆西南及西北部年輕女孩受武裝衝突及疫情影響》為題的報告,解構當地女童遭受的壓迫及困境。 當地自2016年起長期受武裝力量威脅,四處都是路障、暴亂、搶掠以及無差別殺人事件,在路上不時會見到空無一人的死城,至今累計3,000平民被殺,近500萬人受影響甚至流離失所。 大批居民逃避戰火,在難民營棲身。 「我真的很希望可以上學。」一名受訪的小女孩說道。 不幸的是,自武裝衝突開始,基礎建設常被視為襲擊目標,致令人心惶惶,該地區大部分學校都被迫關閉,2021年年初統計指當地只有少於三成學校仍然可以運作,逾103萬學童無法接受教育。 在香港,我們深明教育的重要性。其實,在社會不穩的情況下,教育更為重要,甚至可以用來保命。 在缺乏教育的環境下,年輕女孩的發展受限制,亦不能自主作決定,特別容易成為童婚及早孕的受害者,遭遇家暴、難產等時有發生,禍延女孩一生。同時,因為她們缺乏基礎技巧及資格,亦未曾接受職業訓練,即使渴望自強自立亦難以達成,很多時候被逼繼續處於不平等和危險的關係當中。 學校教育的其中一環是生殖及健康教育,未能上學的女孩失去認識自己身體及權利的途徑,即使遇上侵犯和騷擾,甚至是性剝削,往往不知所措、無力解困。另一名受訪女孩就說道:「我不想因為沒有接受教育而不被尊重、被認為可以任意剥削!」 「我真的很害怕。」又一名女孩說。 整份研究報告滲透恐懼氣味,您可以從女孩的一字一句中,感受到他們的不安情緒。 「即使在自己家裏,我們都不可以隨意說話,他們(武裝份子)正聽著呢。」她說。在家裡不安全,在學校亦然。即使女孩就讀的學校仍然開放,亦不見得她們有上學的勇氣和專心上課的能耐,因為要上學可要冒着莫大的生命威脅! 「我根本專心不了,因為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傳出槍聲。」 「我在學校卻感覺不安全,他們可以像昆巴學校受襲事件一樣殺掉我們。」 「他們隨時可能衝進來把我擄去,要我們成為他們的一分子。」 除了生命安危,女孩亦面對性暴力威脅。不少年輕女生訴說她們曾遭受武裝份子、政府執法人員和社區人士的性暴力和虐待。 「有人用槍指著你的頭,你可以不順從他意、不被他強暴嗎?」一個女孩問。 10歲那年,蘭絲因武裝衝突被逼搬到另一個地方居住,一心以為可展開平靜的生活,卻兩次被強暴,生下了兩個孩子,從此活在黑暗中。 待完成的夢 這些女孩裡,有些想成為老師、醫生、工程師、髮型師、記者、歌星、銀行家、甚至總統。她們需要的就是一個接受教育、裝備自己、追尋夢想的機會。在當地空置而破爛的課室中,原本應該坐著未來的社會棟樑。 我們可以成為她們的希望,支持培幼會的工作,讓我們透過和政府周旋,安排她們在安全的環境繼續學業,為她們提供性及生殖健康教育,減低她們童婚及早孕的機率,向她們提供技能及職業培訓,並提供資金支援她們經營小生意。 培幼會向女孩派發學習物資,即使未能回到學校,女孩仍可以遙距學習。... Read More
2021年三月號【逆境更自強:三個從「地獄」折返人間的女孩】
在絕境中重新站起來並不容易,您的一份關心、一個幫忙,可能就是女孩在漆黑裡的一道光,讓她們有信心和力量去衝破困局,甚至以生命影響生命。您可有想過您的一小步會如何改寫女孩的命運?我們立即來看看三個女孩不屈求生的故事。 從童婚厄運中努力掙脫 — 思妍 思妍在孟加拉一條貧窮村落居住。在13歲時,父母強逼她與一個不認識的男人結婚,思妍知道結婚後就不能再上學,亦無法追尋自己的理想。於是,她堅決反對婚事,在培幼會的介入與協助下,思妍除了成功擺脫早婚命運,更在社區落力宣傳童婚禍害、為培幼會接聽性別暴力求助電話、四出探訪面臨童婚的女孩及遊說她們的父母不要將女兒提早嫁出。 「在九年間,我成功阻止了62宗童婚,使34個輟學女孩回到學校,國家向我頒發表揚獎項,還讓我代表孟加拉到西班牙國會分享女孩權益議題。」然而她的夢想沒有就此止步,她更利用培幼會創業基金開設了一間衛生用品廠,聘用36個年輕女性,製作及出售價格相宜的衛生巾,盼令貧苦女孩安心上學。單單去年,思妍的團隊就製造了逾16,500包衛生巾,以及利用生產技術和「愛.女孩」基金特別撥款製造了1,700份口罩,惠及整個社區。 性剥削及人口販賣倖存者 — 多蓮 來自烏干達的多蓮今年24歲,是一間裁縫店的東主,也是個積極與培幼會攜手於社區推廣女孩權益的少女,看似風光的背後卻埋藏着可怕痛苦的回憶。 幾年前,因家貧輟學的多蓮聽透過朋友介紹應徵一份工作,以分擔家庭的經濟重擔。怎料一到達工作地點,那裡竟然是一所脫衣舞夜總會和妓院,但一切都太遲了,她無法離開,被逼出賣自己的身體。 多蓮承受極大身心傷痛,以酒精和藥物去麻醉自己,試圖忘記現實的不幸,慢慢地,多蓮甚至連「顧客」有沒有戴上安全套、自己被強姦、被折磨,她也不再在乎,生命彷彿不再屬於自己。 就在這時,多蓮接觸到培幼會與烏干達青年發展連線組織的「安全包容城市計劃」,計劃幫助了很多像多蓮一樣的女孩離開剝削者並獲得生計培訓等支援,重過新生。 「我從未想過有這一天,我很慶幸可以參與計劃,它徹底改寫了我的人生,讓我再次學會愛惜自己,不但看到希望和機會,更成功修補和家人的關係,並在完成課程後獲得縫紉機,幫助我創業!」多蓮說。她將會聘請其他經歷性剥削和人口販賣的女孩在她的裁縫店工作,並教授她們知識,讓她們可以像她一樣,重獲幸福。 年輕媽媽勇敢走出被多次強暴的陰霾— 蘭絲 蘭絲今年20歲,在肯亞一所中學就讀中四,她比同學年長一點,但她從不介意,因為讀書對蘭絲而言,本來就是遙不可及的夢。 13歲那年,她趁暑假離開了外婆家,隻身走到承諾給她學費的姨姨家裡居住,沒想到姨姨一家會奴役、侮辱、甚至虐待她。她在某個深夜終於抵受不住並奮力逃脫,但外婆家卻在45公里外的地方。 半路中途,她遇上了一個遠房親戚說可以收留她一陣子,飢寒交迫下,她亦不虞有詐。意想不到的是,這個遠房親戚竟一再強逼蘭絲滿足他的性需要,不然就將蘭絲棄於野外,一個月後蘭絲找到機會逃走。然而,在她又餓又累時,她遇上一個男人說服她以性服務換取車費,情急下,蘭絲同意了。一個星期後,那個男人沒有遵守諾言提供車費,只給她買食物果腹的錢,蘭絲偷偷存起來,踏上她第三次的征途。 幾經波折,蘭絲終於回到家,卻發現自己懷了身孕。她一度嘗試和那個男人結婚組織家庭,卻發現他有嚴重的酗酒問題,於是蘭絲抱着孩子回到老家,一個人為茫茫前路而躊躇不已。 「外婆鼓勵我參加培幼會的女孩倡議計劃,在那裡我認識了其他年輕媽媽和性暴力受害者,我們互相打氣,重拾返回校園的勇氣,以自身經歷在社區中帶來改變,讓更多女孩知道她們並不孤單。」現在,蘭絲成為了女孩倡議陣線的成員,為更多女孩和年輕媽媽提供幫助,賦權予她們,幫助她們重建生活。 攜手締造超越想像的改變... Read More
2021年二月號【知道多一點,傷害少一點:關於割禮的五個事實】
在文章開始之先,我想請您看一看現在的時間,記下這分鐘,我們在結束的時候再回到這一個部份為您解釋。 大家在看這篇文章前或許都多多少少聽過女性割禮,但實際上您了解幾多呢?讓我們來了解幾個關於割禮的事實。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定義,「女性割禮」、「女陰殘割」或「殘割女性生殖器」包括「所有涉及非原因,將女性外生殖器部分或全部切除,或對女性生殖器造成其他傷害的程序」。在各種文化下,割禮的成因都稍有不同,但不論從甚麼角度看,割禮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做法。 一、全球至少有約2億名女童和婦女曾遭受割禮,14歲以下的女童共有4,400萬。這個「儀式」在非洲西部、東部和東北部地區、中東及亞洲一些國家非常普遍,多由家中的女性長輩執行。 二、一刀送上女孩和女嬰性命。割禮不單對女性健康毫無益處,更為女性帶來很大的健康風險,輕則昏倒、劇痛、流血不止,重則可以造成細菌感染,成為女性一生的心理陰影,甚至奪去她們的寶貴性命。世衛的研究指出割禮亦大大增加女孩日後懷孕時遇上難產的機率,有22%的新生嬰兒死因可歸咎於母親曾遭受割禮。 三、您曾否質疑過上一代女性在經歷過割禮這種切膚之痛後,為何還要把痛苦施加在下一代、甚至是自己的寶貝女兒身上呢?我們需了解割禮背後對傳統文化的象徵意義。在一些社會中,女性需要經歷過割禮才可被視作「成人」,因為他們相信割去生殖器官的一部份可以控制和減少女性發生性行為的機會,使女性在婚前保持貞潔,免得家族因女兒作出婚前性行為而蒙羞,這一刀也就是為她們準備出嫁而割的。亦有人認為生殖器官是「不潔」之物,割禮是為了「潔淨」女孩。母親在世代壓逼和文化洗腦下也不得不讓女兒經歷自己遭受過的切膚之痛,不斷錯誤地把陋習延續下去。 四、割禮最常見於非洲國家,例如埃及、索馬里和葉門等,也有一些亞洲國家有這樣的習俗,更可怕是如此殘酷的行為竟在馬里和塞拉里昂等地被視為合法行為。隨着時代進步,近年陸續有國家立法禁止割禮,但成效備受質疑。除了起訴困難外,執法單位亦難以得知有女性在家中被施行割禮,以至割禮問題仍然猖獗。現時我們間中仍會發現有人不惜犯險,在歐美等反割禮法律嚴謹的地方偷偷施行割禮,可見割禮問題難以單靠立法解決。 五、每一個人都應對自己的身體有自主權,換句話說,無人可以剝奪女性對自身身體部份去留的決定權。割禮絕大多是被強行施行的,有不少受害女生會被騙到房間中,被家人抓住動彈不得地被割去身體一部份,這絕對是對女性的一種剝削和歧視,也嚴重地侵害了她們的人權,奪去她們的將來。 在疫情影響下,女孩長時間留在家中,即使被強行施行割禮,外界亦不會發現、也無法介入。在無法聚集人群的社交隔離措施下,一方面女孩和家長無法接受學校和社區提供的性及生殖健康課程,拖慢了宣傳割禮禍害的進度;另一方面,父母也視這段期間為一個給女孩受割禮後的康復期,促使割禮發生。就在疫症爆發的一年間,全球多個有這習俗的國家都錄得個案有大幅上升的趨勢,根據聯合國組織表示,割禮陋習故態復萌令預計本有機會阻止的二百萬宗割禮將會於未來十年內發生,形勢危急。而國際培幼會索馬里辦事處在今年初將割禮問題界定為「全國緊急狀態」。 為打擊割禮,培幼會透過「愛 ‧ 女孩」基金致力保護女童免受割禮等威脅,並將提供生殖健康服務列為應對疫情的工作重點之一,設立對抗性別暴力的舉報熱線等,確保女孩的需要在疫情期間得到適當照顧,不致留下一生的遺憾。 您了解割禮更多了嗎?我還有一個可怕的事實沒告訴您。 還記得本文開首我們記下了開始閱讀文章的時間,有多時間過去了? 在疫情的衝擊下,每八秒便有一個女孩活在割禮的威脅下。如果您花了三分鐘讀到這裡,在這期間可能已有22名女孩遭受割禮之痛。這就是我們需要迫切面對的困境。若您對此於心不忍,不妨在下一個八秒過去前把文章分享給身邊的人,讓反割禮的工作獲得更廣泛的支持。
生於貧民窟 五個不認命女生活出自主人生
在肯尼亞基貝拉,世界第四大貧民窟,生活環境惡劣,無數兒童由出生起就苦苦掙扎,普遍的失業和失學使得青年整天在街上遊蕩,容易沉溺於酒精、毒品,或加入黑幫,前路坎坷。根據挪威米歇爾研究所(Chr. Michelsen Institute)2015年發表的《基貝拉青少年與兒童處境》(The Situation of Youth and Children in Kibera)調查報告,76.8%的基貝拉青年身邊有朋友涉及竊盜、販毒、吸毒等罪行,而女孩和年輕婦女更時刻面臨性暴力的威脅,她們的身體和未來都不由自己作主,然而,在貧民窟内有五個不認命的女孩成功逃離這厄運,活出自主人生!與你分享她們的奮鬥故事。 基貝拉是世界第四大貧民窟,失業率達50%。 寄人籬下任家傭 意外成母 「我的夢想是令基貝拉難民營成為一個對女孩和婦女都安全的地方。」—莫琳(Maureen) 他44歲。她14歲的那一年,他的手緊掩住自己的嘴,她記得他強姦她時,她緊閉著眼睛,只能哼著兒歌。 莫琳(Maureen)的母親患病,莫琳被迫輟學。「我是長女,所以我有責任養活一家,並為母親籌得醫藥費。」 莫琳搬到一個富裕的家庭,卻是一個惡夢的開端。她成為了家傭,雖然工作很辛苦,但她生來第一次有自己的睡床,可這張床卻要與人共享…… 家裡44歲的叔叔會在其他人睡覺的時候,悄悄進入她的房間。他告訴她,這是她工作的一部分,並且絕不能對任何人說。莫琳懷孕時,她才15歲。當女主人發現她懷孕後,莫琳被趕出家門,不獲發任何工資。 從此,莫琳再也沒有見過孩子的父親。莫琳的生活陷入了饑餓、暴力和虐待的黑暗。「當你總是想著每天要如何活下去,漸漸就忘記了悲喜的感覺。」 如今,莫琳已經找到了走出黑暗的方法。她和一群其他女性一起成立了自助組織「Unicorn Resistance」,幫助受到虐待的女孩和年輕女性。... Read More
15歲已感人生盡頭 童婚少女懊悔一生
「看到一些同齡的朋友都有一份工作,可以穿得漂漂亮亮跟朋友去玩,而我的人生彷彿已經終結,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不會那麼早就結婚。」15歲,來自越南河江省的小萱(Huong)拭著淚說。 越南河江省位處偏遠山區,童婚率持續高企,生於貧困單親家庭的小萱就是云云年輕新娘之一。因為獨力養家的媽媽無法負擔學費,加上小萱對教育的重要性毫無概念,她因而於中三時輟學。後來遇上阿邦,阿邦分擔了她不少家中雜務,尤其是修理屋頂等需要體力的工夫,讓自小缺乏父愛的小萱深受觸動,即使她知道自己還是應該努力重返校園,後來她卻意外懷孕,兩個月後,小萱已嫁予阿邦成為人妻,一切已成定局。 幸福並沒有隨婚姻而降臨在小萱身上,因阿邦同樣生於一個貧困家庭,一家六口的重擔盡落在他身上,即使他多努力工作,一日只能賺到美金約6元(港幣約$40),僅僅得以糊口。小萱環顧幾乎空無一物的家,坦言她卑微的心願只是可以修築房子,買一些家畜以維持生計,孩子亦不會病倒,因她已無法負擔任何醫療費用。 小萱坦言她彷彿已經看到她人生的盡頭,因為接下來她只能為婚姻和孩子而活,如果再有機會選擇,她必定不會踏上童婚之路。她亦盼望其他女孩不會像她一樣,在身心還未準備好時,就輕易嫁作人妻,斷送一生。
不忍學生疫情下失學 越南良師攀山越嶺盼改寫結局
全球疫情持續肆虐,不論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都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兒童的健康發展,正是首當其衝的一環。正當香港的父母躊躇著該如何讓孩子在網上課堂得到更大學習效益,並期盼著可以盡快復課之際,有些發展中國家的父母,卻不願意讓孩子重返校園,背後原因讓人心酸。而在越南萊州省,就有幾位老師,不忍其學生走上失學甚至童婚的不歸路,毅然向偏遠山區進發,決心改寫結局。在2021年的第一個工作天,我就透過視像會議訪問了其中一位老師,與大家分享她的故事。 文:國際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博士 遇上教學重大危機 學校復課卻不見學生 受訪的康老師已有十多年教學經驗,她深知在偏遠山區教學資源匱乏,學生的學習需要更為嚴峻,所以當年才從700公里以外的家鄉來到萊州省擔任老師,直至疫情席捲全球,她遇到教學路上一次重大的危機。 在持續數月的社區隔離措施下,學生無法回到課室,亦沒有相關電子設備以進行網上學習,學習進度大受影響。即使當地因疫情受控而逐步復課,學生活蹦亂跳走入課室的歡樂畫面已不復在。 「當地醫療資源匱乏,家長都十分擔心孩子復課會被感染,生命受到威脅,加上疫情令許多家庭頓失生計,父母寧願讓孩子留在家幫忙,或者將女兒早早嫁出去,以減輕家庭重擔,而我學校在停課期間就有四名學生懷孕了。」康老師唏噓道。疫情加上持續暴雨造成的水災,不但進一步打擊村民生計,洪水更無情沖走了康老師學校的兩名學生,談到痛失兩條寶貴的小生命,康老師亦禁不住落下淚來。 又越過高山又越過谷 教育家長何謂「教育」 心繫學生的康老師不願眼睜睜看著孩子從此告別校園,毅然與另外兩位老師,多次抵著嚴寒天氣,帶著糧食及文具等物資,攀山涉水至少六小時,走了二十多公里的崎嶇山路,抵達偏遠村落,只為鼓勵家長讓孩子重返校園,「要改變他們的思想並不容易,因為他們眼前有更大的經濟難關要考慮,很難把我們的話聽進去,而且當時正值當地的婚嫁季節,女孩更容易被輕率的嫁出去」,康老師道。 康老師攀山涉水至少六小時,只希望鼓勵家長讓孩子重返校園。 幾位老師每星期鍥而不捨深入山區遊說家長,康老師指必先向家長表達他們對其家庭狀況的理解,以同理心開展對話,並一步步向他們解說教育的重要性和裨益,指出雖然孩子上學並不能即時為家庭帶來收入,將來卻有機會找到一份好工作,改寫自己甚至整個家庭的命運。 康老師熱心教學,時刻心繫學生,令我深受感動。 提到早前有兩名學生被洪水沖走,康老師亦禁不住落下淚來。 緊握信念 陪伴孩子重拾希望 遊說過程或許比連綿山路來得更艱辛,更曾遭受情緒激動的家長揮刀威脅,但幾位老師依然鍥而不捨,只因她們看到孩子一知道可以重返校園,他們的眼神是如此充滿希望,讓她們更堅決改變這些父母根深柢固的想法,讓孩子有機會透過教育改變命運,女孩亦不致踏上童婚之路,有機會寫下屬於自己漂亮的一頁。 越南孩子可以重返校園,難掩興奮。 復課後孩子亦需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為讓孩子能盡快重返校園,培幼會亦致力為學校提供防疫物資、安裝洗手設備及加強衛生教育,讓孩子得以安心上學。疫情讓全球步入寒冬,縱使我們不知道讓萬物重生的春天何時到來,但康老師的舉動已尤如一道明媚燦爛的陽光,讓我深受觸動,也照亮了無數貧苦學生一顆弱小的心。 送上利是 給女孩一個機會 在疫情的洪流下,孩子甚或女孩一旦失學,後果不堪設想。農曆新年將至,您可以透過送上一封「愛.女孩」利是,或成為「愛.女孩」基金月捐者,與這幾位老師及培幼會一起,給女孩繼續讀書的機會,讓女孩重掌自己的命運,開創美好人生。
2021年一月號【您的一小步可成就大改變:「愛 ‧ 女孩」2019-2020年工作報告】
面對遠大的目標,我們很容易會小覷了日常踏出的那一小步、質疑自己。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每一小步都是成就改變的進程。您記起為何當初你會支持「愛 ‧ 女孩 」行動嗎?希望以下的工作成果讓你了解您的捐助如何改善女孩的人生。 在2019至2020年間,培幼會在70多個國家推動了「愛 ‧ 女孩 」行動(包括所有在發展中國家的辦事處)。這是甚具挑戰的一年,亦因疫情肆虐而成了女孩生命中關鍵的一年。幸得您的支持,讓培幼會可以完成下列工作: 製作逾18份報告、立場書及宣言,涵蓋議題包括亞洲女性領導能力、女性在疫情下的需要、非洲女孩權益及網絡騷擾等 超過22,600人參與平權聯署,覆蓋緬甸、津巴布韋和洪都拉斯等地 透過倡議工作訂立319項關注女孩領導力及年輕人參與度的主要改善承諾,包括: 非洲 在塞拉利昂通過性罪行條例2019,將「守護學生」概念引入教師及教育人員工作操守指引中 馬里政府承諾修改現行的反性別暴力法 烏干達落實推出免費性別暴力求助熱線 津巴布韋總理下令學校優先處理及改善女童回校時的交通安全問題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 菲律賓落實嚴厲執行「安全空間法案」,包括在危險街道安裝更多閉路電視和街燈,以及在公共交通工具提供緊急聯絡電話號碼 孟加拉政府開展反性騷擾條例草擬工作 澳洲政府落實「女性安全憲章」 美洲 洪都拉斯承諾致力以性別平等角度推動有助年輕人就業的公共政策... Read More
每日4元 支持「愛.女孩」基金 疫情下一同拯救女孩
自2020年1月下旬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來,國際培幼會一直跟進關心孩子的情況。自從各國開始封城抗疫、停工停課,一連串問題就陸續浮現,女孩面對多方面危機,情況令人憂心。 疫情使經濟環境再度滑落,女性的社會及家庭地位又低,女孩自然被視為家庭負擔。很多父母選擇把停學留在家中的女兒嫁出去,以換取禮金及減少支出。資料顯示,女孩結婚的可能性比在學時高出三倍,預計全球將新增1300萬宗童婚。 疫情肆虐,在強制社區隔離措施下,東非索馬里女孩不但面臨失學及家庭暴力等威脅,更要面對遭受割禮的威脅。當地一對只有八歲及九歲的姊妹於今年五月中被施行割禮,身心承受極大痛苦。 疫情令打擊割禮的倡導工作大受影響,前割禮師因新工作收入減少而重操故業,也有父母認為停課讓女孩在儀式後有更多時間復原,以致許多地區的割禮陋習故態復萌,令原本可以阻止的約200萬宗割禮重臨。 23歲的尼日利亞女孩潘蜜拉今年七月下旬在乘巴士時沒有戴上口罩,原應被罰款或監禁,但執法人員卻把她帶到一間空置房屋威脅她發生性行為。而印度女孩塔拉承受了丈夫暴力對待15年,封城及停工令她與丈夫相處時間增多,家暴次數越趨頻密,最後她忍無可忍之下致電當地的家庭暴力舉報熱線求助。 很多女孩都因防疫隔離措施而比平時花更多時間在家中,根據培幼會的統計,疫症出現後的半年內,家庭暴力求助個案大增,而當中絕大多數為女性。疫症下,全球將有額外3,100萬女孩和婦女面臨性別暴力,她們亦難以向外界求助。 所羅門群島的女孩在疫情之下無法得到衛生用品,只好一直留在河流邊,以河水清潔經血,直至為期數天的經期完結,日常生活大受影響。來自非洲肯尼亞的戴安娜亦表示停課後無法再從學校領取免費的衛生用品,商店裡的衛生巾又早已被搶購一空,感到十分徬徨。 疫症引發的物資短缺及貨運停滯加劇了發展中國家女性缺乏衛生用品的情況,女孩因無法負擔衛生巾高昂的價格而被逼以舊布替代,危害健康。推廣生殖健康教育和去除月經污名的工作因健康中心、社區中心和學校關閉而被迫暫停,亦令更多女孩因月經而被歧視、隔離及視為家中財政負擔,身心受創。 每日只需港幣4元(每月港幣120元),即可幫助女孩渡過疫境! 一年的每月捐款,可以如何改寫女孩命運? 為31名人士(包括:年青人及其家長、社區領袖、村長、老師及保健員等)提供培訓,並邀請他們定期商討社區中的童婚及早孕問題,同時致力宣揚延遲結婚的好處 向已輟學或被迫童婚的女孩提供彈性課程,保障女孩可達至一定教育水平 支援兩名村民透過工作坊了解有關女性割禮的資訊及禍害,為廢除這陋習做好準備 提供生殖健康服務,在社區以單張、廣播、短訊等形式宣傳生殖健康資訊及割禮禍害 設立「女孩天地」,給女孩有一個喘息的空間,提供輔導予曾遭受性別暴力或家暴的女孩 加強社區兒童保護機制,如增設熱線、為偏遠地區有需要兒童提供支援等 為三名女孩提供衛生用品及製作可循環再用衛生巾的工作坊,以應付月經期間的需要 我們希望大家關注疫症發展同時,亦可以一同關心發展中國家女孩所面對的嚴峻處境,避免讓這場突如其來的災禍令保護女童工作功虧一簣,令她們本應可改變命運的機會落空。只要每日港幣4元,就可以與劉心悠一樣支持國際培幼會的抗疫工作,幫助女童繼續讀書,月經期間獲得衛生用品,免受童婚、割禮、性別暴力及感染疾病的威脅,活出健康自主的人生。
2020年十二月號【一個可推動經濟增長10%,卻被忽視的秘技】
2020年,一場疫症重創全球經濟,各行各業都在水深火熱之中,帶來的經濟打擊更有機會影響未來好幾年、甚至一整代人的生活。大家都紛紛尋求一條出路。 其實,出路早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以至各國的領袖都忽視了這個方法。這裡有一個可以推動經濟增長10%、有望扭轉現時困局的秘訣。 是投資基建?還是投資科研?都不是。我們是要投資在女孩身上。 投資入門——教育 目前,全球有多達1.3億女孩未能接受教育,原因包括戰亂、貧窮、天災及種種因性別不平等而引起的問題,如童婚、童工等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預計將會有超過1,400萬女孩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後無法回到課室,加劇原先已非常懸殊的兩性接受教育比率。 女孩接受教育後,識字率提高、在語言、數理及技術層面有所發展,大大提升她們進入社會後的競爭力。同時,因為學校提供性教育、常識科等,女孩的早孕、童婚機率會下降,可以減少未發育完成的少女因生產而出現嚴重拼併發症甚至死亡的風險,亦間接減低了醫療負擔。 過往的研究已多次證實童婚是發展中國家跨代貧窮問題的主要成因之一。女孩往往因年輕、缺乏教育,不知道如何養育下一代,父母不識字,無法賺取高收入為孩子提供良好教育,他們的孩子也有很大機會不識字,形成惡性循環,造成跨代貧窮。因此,讓女孩接受教育將會是改變整個社會貧窮問題、減低政府援助開支的首項任務。 投資第二步——全方位支援 國際培幼會夥拍花旗集團於十月推出的一項研究指出,讓女孩接受教育只是這項「投資」的第一步,為了帶來長遠而可持續發展的改變,我們要從多方面介入,使女孩在各個成長階段都得到保障。 單靠教育去改變女性的社會地位並不足夠,因為她們總有一天會離開學校、踏進社會,而在男女不平等的社會風氣下,女性的發展空間甚小。阿富汗上月10日就發生了一宗令人震怒的事件。33歲的卡提拉(Khatera)最近實現童年志願,成為了女警、不幸地在下班路上被持槍襲擊,更被利刀割眼。卡提拉雖大難不死,但從此失明,不能回到工作崗位。而可怕的是調查發現背後的主謀很可能是卡提拉的父親,因為父親一直很反對女性外出工作,卡提拉擔當向來屬於男性的警察工作更令父親不能接受,促使他向極端組織塔利班提供女兒的個人及工作資料。卡提拉的遭遇只是性別不平等問題的冰山一角,我們可以如何讓女孩放心走出光明前路呢? 政府、私人企業、非政府組織以及普羅大眾等不同社會持份者都必須在各自的崗位上多做一步,在女孩成長的歷程中多次介入,創造長久而具系統性的改變,推動法例及體制改革,譬如在工作層面提供平等的晉升機會、男女同酬;在家庭層面支持女性就業、提供可靠的托兒服務;在政策層面推動保障女性的勞工法;在社會推廣男女平等,改變整體風氣。這樣女性才有更大機會將所學的知識與技術好好發揮,貢獻社會。 國家層面的投資回報 消費界定了市場價值,亦即是推動本地生產總值 (Gross Domestic Profit,下稱GDP)的關鍵。培幼會與花旗集團的研究指當女性財政獨立穩健後,平均會把九成收入用於家庭支出,遠多於男性的三至四成,而這些消費為GDP增長帶來正面影響。研究續指每當我們花1美元在女孩的權利與教育上,便可以收回2.8美元,加起來相當於額外創造數十億美元的GDP。 這個報告更提出多個論證及預測,其中一個測試顯示,若勞工市場上的男女差距完全消失,到了2025年全球的年度GDP會增長26%,相當於是28萬億美元。報告另一部份則對比了過去20年反映世界各地人民受教育程度的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下稱HDI)及當地女性在2000年至2018年間的個人消費總值,發現有着力改善兩性教育差距、提升HDI的經濟體裡的女性普遍在人均消費總值上有更大增長,亦更容易脫貧。 報告亦模擬八個發展中國家(加納、烏干達、馬里、印度、老撾、薩爾瓦多、玻利維亞及埃及)的未來發展路向,結果顯示若這些國家在2030年前可達至100%高中完成比率,它們平均會有10% GDP增長。最大增幅的是烏干達,達驚人的20%,最少的玻利維亞也有4%,成續十分理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