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亂中的女孩 淪為網上拍賣品 500頭牛成交出嫁
網絡世界無奇不有,你想得到的,無需踏出家門,都可以網購到手,包括你的枕邊人。11月3日,是17歲南蘇丹女孩拉朗的大婚之日,亦是其處子之身的「成交日」,因為這段婚姻,是她的家人放上社交平台的「拍賣品」,盛惠500頭牛、3輛汽車及1萬英鎊(約10萬港元)。而投得心頭好的買家,是已擁有9位妻子的富商阿拉特。 戰禍連連 女孩何價 身在戰亂國家的女孩,往往是人禍下首當其衝的犧牲品。據資料顯示,現時全球童婚率最高的十個國家當中,有九個為處於衝突戰亂或政局不穩的國家,以乍得及中非共和國為例,童婚率就高達68%,更有數以千計的難民女孩在長期衝突中遭受性暴力對待。 而一直受激烈內戰影響的南蘇丹,政局動盪加上貧窮問題,令童婚率持續高企,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7年的數字顯示,南蘇丹童婚率高達52%,全球排名第七,當地女童的權益問題一直逼在眉睫。 在戰亂期間,連三餐都未得溫飽,女孩幻想幸福婚姻是妙想天開,因為連最親的家人都會以家中女兒作生存籌碼,企圖讓女兒盡早出嫁,以獲得嫁妝,改善一家生活。女孩的幸福,早已淪為「貨物」,輕易就能以一定數量的牛隻作「等價交換」。南蘇丹女孩拉朗的家人就選擇在最大的社交平台Facebook上讓大家公開「競投」拉朗,價高者得,吸引5名男人爭相出價,當中包括當地高級官員,最終阿拉特成功以遠超正常30頭牛的最高嫁妝標準的「成交價」,抱得美人歸。如此荒謬駭人的新聞,引起國際社會關注,更令大家重新關注南蘇丹的童婚問題。 國際培幼會南蘇丹總幹事George Otim指出,在這個時代,一個女孩可以在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網站上出售結婚是不可置信的,雖然嫁妝在南蘇丹文化的婚姻中很常見,但沒有任何藉口,可以容許把仍是孩子的少女當作一件物件,賣給出最多錢及物品的投標者。國際培幼會強烈呼籲南蘇丹政府徹查事件及暫停任何參與競標官員的職務,並鼓勵任何發現自己處於類似逼婚和早婚狀況的女孩向警方報案。 南蘇丹女孩很容易被標上價錢安排出嫁,17歲出嫁的莉西亞就為家人帶來100頭牛的嫁妝。 向童婚說不 險惹殺身之禍 在一場場的「新娘交易」中,女孩從來沒有討價還價或拒絕的權利,不服從,更有機會招來殺身之禍。17歲的珊迪(化名)曾經被親戚逼婚,以換取豐厚嫁妝,但媽媽堅決反對,一度與珊迪的叔叔爭論。就在他們就珊迪的婚姻大事爭持不下之際,珊迪被她的一個表兄弟槍擊,只因珊迪拒絕就範。 一聲槍響,讓珊迪其中一個叔叔醒覺起來,明白他們所做的是大錯特錯,並說服其他人,不再強逼珊迪出嫁,讓她槍傷痊癒後得以回到校園繼續學業。 珊迪最終成功擺脫童婚厄運,回歸校園繼續學業。 經歷生死關頭,加上哥哥在年僅六歲患病,因家人無法負擔醫療費用而病逝,令深明教育重要的珊迪立志畢業後成為醫生,「我希望可以成立一間有規模的醫院,幫助有需要的人,並向我的家人證明讓我接受教育是值得的,使他們對之前所做的一切感到後悔」。 錯誤觀念植根社區 教育工作刻不容緩 讓女兒盡早出嫁,以減輕負擔或避免未婚懷孕等傳統觀念植根社區,尤以戰亂國家情況更為嚴峻。有見及此,國際培幼會於當地成立兒童權利小組,教育社區人士有關童婚的深遠禍害,例如令他們認識到女孩在權力不平等下容易受到丈夫的性暴力對待,更有機會因不安全性行為感染疾病,摧毀一生。 教育工作是艱鉅而長遠的,未必能即時看到成效,但絕對是針對貧窮及童婚問題最不可或缺的解決方案,我們深信,默默耕耘終可收成,讓無價的南蘇丹女孩,不再被標價出售。 國際培幼會於當地成立兒童權利小組,讓女孩明白接受教育是她們應得的權利。
發放獎學金 讓女孩繼續讀書
生活在香港這個物質豐盛的社會,您是否有想像過,缺乏上學用品會成為發展中國家女孩上學的阻礙?
父女檔拍住上 對抗未成年懷孕問題
迎接新生命的誕生,本來是一件歡天喜地的事。然而,對於身心狀況尚處於發展階段的未成年少女來說,非預期懷孕不僅危害其健康,也剝奪她們擁有更美好未來的機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懷孕與生產時引起的併發症是15-19歲女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厄瓜多爾一個原住民村落,一成半的女孩年紀輕輕就當上媽媽,無奈放棄學業,留在家中照顧小孩。國際培幼會指出,當地家長每每與孩子談及性及生殖健康有關的話題時,都會覺得難為情,開不了口。此外,在學校的性教育乏善可陳,導致年青人無法就性關係作出明智和負責任的決定。 性教育欠缺,導致女孩面臨早孕風險。 范斯高和他17歲的女兒嘉蒂絲卻是一對「非常父女」,他們一起參加培幼會反未成年懷孕的項目。「我跟女兒說,現在還未到懷孕或結婚的時候,勸她暫時不要拍拖、要努力讀書和好好保護自己。趁著年輕好好為未來打算,否則將來的生活會很困苦。」范斯高說。 范斯高和女兒「拍住上」,對抗未成年懷孕問題。 近月,范斯高更參加了培幼會的「社區健康義工培訓計劃」,將為年輕母親及其嬰兒提供護理服務。 范斯高正學習有關孕婦及胎兒健康的知識。 嘉蒂絲拒絶在現階段成為媽媽。她和其餘325名少女,每兩星期都會聚在一起,了解性和生殖健康議題,亦學習更多有關避孕、性暴力及性傳染疾病等知識,也會到健康中心領取免費派發的避孕藥,以確保自己不會懷孕。 她的目標非常清晰:「我們女孩要努力讀書,升讀大學,然後發展自己的事業。很多提早放棄學業而結婚的女性,都會遭受丈夫虐待。」 嘉蒂絲目標清晰,不想因早孕而失去達成夢想的機會。 早早成家立室不是嘉蒂絲想要的將來。她也希望建立自己的家,但這是她成為醫生以後才會考慮的事。
難民女孩矢志抗童婚
南蘇丹在2011年立國,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國家。建國不久,卻於四年多前爆發內戰,人民飽受戰爭蹂躪,近250萬人被逼踏上逃亡之旅,到鄰近國家避難,經濟更是一蹶不振。 內戰逼使人民逃離南蘇丹。 戰火不斷,15歲的雅拉和妹妹被逼逃離南蘇丹,現棲身於埃塞俄比亞的難民營。雅拉還記得在兩年前,村落遭受武裝分子襲擊,情急之下,她捉著妹妹的手就往樹林裏跑,與家人自此失去聯絡。 「到處槍林彈雨,屍橫遍野,更有婦女和女童被擄走強姦。我和妹妹冒著生命危險,徒步走到與埃塞俄比亞接壤的邊境。」雅拉憶述道。 在聯合國難民公署協助下,雅拉和妹妹在埃塞俄比亞的難民營暫時安頓下來,與寄養父母及其子女同住。可是過分擠擁的營地卻為雅拉帶來挑戰。 雅拉在難民營內宣揚反童婚訊息。 「住在難民營的女孩面對著很多難題。我們不能上學,整天只能幫忙料理家務。生理期來時要被隔離,不得進食。更嚴重的是,營內經常發生綁架和強姦事件,女孩都覺得這裏並不安全。」 國際培幼會正在營地推行兒童保護、教育及青少年項目,亦致力確保女孩在營地安心生活和受到保護。 雅拉和朋友在「女孩天地」一起玩遊戲。 雅拉積極參與「女孩天地」的活動,她會和其他成員會討論不同女孩權益議題,亦會參加不同的休閒活動以及生活技能訓練。此外,她亦向身邊的女孩講述有關性與生殖健康的知識,亦宣揚反對家庭暴力和早婚等傳統陋習的訊息。 此外,雅拉亦重回校園,現正在培幼會支持的小學讀四年級,長大後希望成為醫生。她坦言生活改善了不少:「我也十分掛念家人與家鄉,但在這裏,我至少可以重建生活。」
尼泊爾女孩自強自立
尼泊爾是一個父系社會,所奉行的種姓制度導致女性的社會、家庭地位低微。她們在接受教育和維持生計方面,會遭遇不同程度的限制,發展機會受到窒礙,長遠無法脫貧。 為提升女性的經濟地位,從而促進兩性平等,國際培幼會在尼泊爾社區推行項目,鼓勵女性自主創業,改善生計。22歲的欣蒂就是其中一位受惠者,她的人生亦因而改變。 欣蒂在距離首都加德滿都約700公里的一個少數民族社區居住。她的公開試成績未如理想,因而未能繼續升學。在別無選擇下,她只能跟家人一起靠耕種維生,她亦要肩負料理家務和照顧弟妹的擔子。 在項目推行期間,欣蒂積極參與小組聚會和活動,亦接受了為期兩個月的訓練,學習利用當地生產的甘蔗製作傢俬和擺設。 培幼會為欣蒂提供培訓,教她用甘蔗製作傢俬。 完成訓練後,培幼會向欣蒂與其他學徒提供創業資金,讓她們建立自己的生意,售賣書架和椅子等賺取收入,現時欣蒂的生意滔滔不絕,每人每月的收入可達70-120美元! 打從生意上軌道後,欣蒂成為了家庭的經濟支柱,不但包辦妹妹的教育費用和家庭開支,連祖父的醫療費用也能一力承擔。 以前,欣蒂認為只有男性才能從事傢俱製作的生意,因爲他們看來更爲強壯,但這個想法已經不復存在。「男人做到的事,我們女士都可以做到!只要給予我們機會,我們不但能為自己的生活打拼,更可以幫助別人改善生活。」
衝破月事禁忌 助女孩重返校園
即使踏入21世紀,在很多發展中國家,月事仍被視作骯髒、不祥的象徵。當社會大眾對月事多半避而不談,女童也無法得到任何關於月經的知識及教育。201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每三名孟加拉女童中,就有一名在初潮來臨之前從未聽說過月事這生理現象。 在發展中國家,不少女孩仍為月事感到羞恥。 對孟加拉女孩來說,生理期來臨的日子本已難熬,更會阻礙她們接受教育。因爲貧窮,她們負擔不起昂貴的衛生巾,只能用碎布代替。由於擔心經血外漏引起尷尬及學校無法提供所需的衛生設施和用品,故一到生理期她們就留在家中,不敢上學。 月經期間無法到校上課的女生,一年就會損失約七週的上課時間(以每月請假四天計)。經常缺課令她們學習進度受阻,影響成績,求學動機也隨之下降,最後只能無奈休學。 國際培幼會在孟加拉推行項目,支持婦女開設專門售賣自製衞生巾和個人衛生用品的店鋪,為有需要的女孩提供價格實惠的衛生巾,讓她們可以在月事期間安心回校上課,繼續學業。 現年40歲的樂琪在巴里薩爾縣居住,在培幼會的支持下,她開設了店鋪,更聘請當地女孩幫忙打理生意,讓她們賺取收入。 樂琪(左)售賣衞生巾予女孩。 「這裏沒有廉價且乾淨衛生的衛生巾可以使用。」樂琪說。「不少女性視月事為忌諱,亦缺乏衛生護理的相關知識。在農村生活的女性,就連在戶外晾曬月事期間穿過的衣物也感到難為情。她們寧願冒著受感染的風險,都要穿上濕淋淋的衣服。」 培幼會亦在樂琪的店鋪設立工場,並提供各種機器和訓練,讓女孩學習製作衛生巾,並將製成品放在樂琪的店鋪、藥店、商店、保健中心和學校寄賣。 女孩利用縫紉機製作衛生巾。 社會大眾視月事為禁忌的現象影響女孩的身心健康。希望世界各地的女孩都能活得健康、有尊嚴。月事也不應使女孩裹足不前,成為追尋夢想的絆腳石。
遭「夫」強姦自衛殺人 童婚少女囚五年
早前,非州蘇丹的19歲少女諾拉因抵抗「丈夫」企圖強姦,為了自衛失手刺死對方,被判死刑,後改判五年刑期。事件造成轟動,亦引起大眾關注當地童婚的問題。 諾拉在16歲時被家人逼婚,她曾經離家出走,到親戚家中躲避三年。至今年四月,諾拉錯信婚禮取消的消息,回到家才發現被父親騙了,家人正緊鑼密鼓地為她籌備婚禮。 在家人強迫下,諾拉無奈委屈下嫁,與「丈夫」同住了幾天,始終不願跟他發生肉體關係。儘管不斷掙扎抵抗,「丈夫」仍然得逞,侵犯了她。翌日,「丈夫」企圖再強姦諾拉,她頑強不從,最後用利刀刺死對方。諾拉驚慌得跑回娘家,可是家人卻將她送官究治。 現時,全球每年仍有1,200萬名女孩在18歲前結婚,而在蘇丹,跟諾拉有同等遭遇的女孩比比皆是。根據當地法律,只要獲法官同意,女生早在10歲,就可以與男人結婚。數據顯示有三分之一的蘇丹女性在18歲前就結婚。 童婚對女孩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傷害。 在蘇丹,一些帶有歧視的文化習俗和男女不平等的傳統觀念,促使童婚盛行。為避免諾拉的悲劇再次上演,國際培幼會嚴正要求蘇丹政府正視問題,檢視現行法律,並立法禁止任何形式的童婚,以確保所有女孩獲得對生育及人生的決定權,可以在關愛中成長,免除恐懼和暴力的威脅。
多國攜手捍衛女孩受教權
早前,參加七國集團峰會的國家宣佈,將籌措29億美元的資金,幫助女孩獲得教育及學習機會。各國亦簽訂宣言,支持為處於危急情況下的兒童提供教育,並尤其關注在動盪中變得更為弱勢的女孩(因其性別引致更多不公平對待)。此宣言和相關的項目投資將保障女孩接受教育的權利,讓她們有機會發揮潛能,成就夢想。
羅興亞女孩 失自由眼淚流
去年八月,緬甸若開邦發生暴力衝突,逼使近一百萬名羅興亞人放棄所有,逃難到鄰國孟加拉的科克斯巴扎爾營地棲身。營地環境惡劣,擁擠不堪。對女孩來說,她們的生活更加艱難,面臨著更多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