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新聞稿

回應施政報告— 立法以外 守護兒童機制須作整體配合

行政長官於10月6日發表施政報告,建議立法制訂強制虐兒舉報機制,並提議設立兒童事務專員,協助勞工及福利局推動保護兒童的工作。國際培幼會(香港)對政府關注保護兒童議題表示欣喜。然而,培幼會認為,如要讓強制虐兒舉報機制發揮真正效用,本港守護兒童機制仍有待加強,才能讓相關兒童工作者及早介入虐兒事件及有效保障兒童安全。培幼會亦建議,政府須設立獨立的法定兒童事務專員,才能讓專員擔當監察政府推動兒童權益的角色,保護兒童及為兒童權利發聲。 事實上,兒童除了有可能在家庭受到虐待之外,在不同機構亦面臨著相當的虐待風險。國際培幼會於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進行的研究顯示,逾兩成 (22.8%) 兒童過去半年在學校、補習社或興趣班內曾遭受至少一項傷害或虐待,包括與老師身體親密接觸、被老師體罰、被老師冷落或被同學欺凌,更有約十分一(11.2%)兒童表示曾於教育機構遭受體罰。政府必須採取以下措施,才能讓相關兒童工作者在虐兒事件上真正做到「及早預防」和「有效介入」。 1.鼓勵兒童相關機構訂立「守護兒童政策」 虐兒事件的通報,只是保障兒童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要及早預防虐兒事件在機構內發生,政府應制訂相關標準,鼓勵機構訂立「守護兒童政策」,包括制訂工作人員行為守則、為人員提供守護兒童培訓、確保兒童安全的風險管理措施、訂立免受歧視及報復的虐兒事件舉報政策等等,才能溯源根本,減少兒童在機構內受傷害的風險。 2.保障舉報者權益 除了採取一系列措施及早預防兒童在機構內受到傷害,對懷疑虐兒事件的有效介入亦相當重要。要鼓勵員工舉報機構內的虐兒事件以保護兒童,政府必須多管齊下保障舉報者權益。除了為舉報者提供法律保障,免除其民事及刑事的法律責任外,亦應規定機構主管必須向當局通報機構內發生的懷疑虐兒事件,以增加機構調查事件的透明度。當機構主管亦有可能因為「知情不報」而負上法律責任,機構內的員工要在機構內作出舉報也會有較大信心事件會得到恰當的處理,機構主管亦會有更大的誘因制訂「守護兒童政策」,預防機構出現虐待兒童的事件。 另外,培幼會建議政府在設立兒童事務專員時,確保專員擁有法定權力,以擔當以下的功能和角色: 獨立監察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在香港的執行的狀況,並向政府提出改善建議 對違反兒童權利的個案進行調查,並擁有質詢目擊者、取得相關記錄證據等權力 領導、協調並改善政府各局及署方的兒童相關政策

國際培幼會發佈教育界首個有關「守護兒童政策」研究結果

國際培幼會發佈教育界首個有關「守護兒童政策」研究結果 逾兩成兒童曾於教育機構內受傷害或虐待 每十個兒童有一個曾遭體罰 受害兒童求助意識低 嚴重虐兒個案近年在本港時有發生,修補保護兒童制度漏洞乃當務之急。當社會的討論普遍集中在防範家庭暴力,兒童在機構如學校、補習社及興趣班等受到傷害亦屢見不鮮,急需我們的關注。國際培幼會(香港)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間,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教育界首個有關「守護兒童政策」的研究,首次以兒童視角了解兒童在教育機構内學習的安全程度。結果發現,逾兩成受訪兒童表示在過去半年內在教育機構內曾遭受傷害/虐待,而在1991年已立法禁止校園體罰的背景下,約十分一的受訪兒童表示曾於教育機構遭受體罰,反映兒童在機構內仍面對一定的傷害風險,教育機構當前有迫切需要實行更多有效的守護兒童措施,將兒童受傷害或虐待的風險減到最低,防患於未然。是次研究向1424位受訪者進行意見調查,包括家長(513位)、兒童(501位)、教育界管理層或前線員工(410位),並以訪談及焦點小組深入了解各持份者的意見。 「守護兒童政策」是一套確保機構環境對兒童安全友善的機構政策,透過訂立準則和程序,確保機構採取一切合理措施,避免兒童在機構日常運作中受到傷害。由於現時香港並無守護兒童政策的官方框架,因此,國際培幼會進行全面的文獻回顧,了解其他先進地區的守護兒童標準,並建議4大範疇及20項守護兒童標準(詳見附錄I),作為是次守護兒童政策的框架及評估參考。 兒童在教育機構面臨相當程度的受傷害風險  求助意識低 調查發現,逾兩成(22.8%)兒童於過去半年內在學校、補習社或興趣班受到至少一項傷害,包括與老師身體親密接觸、被老師體罰、被老師冷落或被同學欺凌。而且每十名有一名兒童 (11.2%) 曾於學校、補習社或興趣班遭受體罰。在受到傷害的兒童當中,近一半 (48.2%)不會向任何人講述受害經歷,反映兒童的求助意識薄弱。香港幼兒教育人員協會會長周慧珍女士表示:「雖然社會各界一直將教育界視為揭發家暴的重要持份者,但研究結果顯示兒童在校內亦可能受到傷害,因此教育界更應以身作則,制訂守護兒童政策預防相關風險。」她續指:「近期政府正探討制訂『沒保護罪』和『強制舉報』,向沒有及時保護兒童的工作者施加法律責任。然而,除了制訂法律外,更迫切的是創造理想環境支援兒童工作者採取合理步驟守護兒童。如果機構能制訂守護兒童政策,正正能協助機構和員工預防機構內出現虐待兒童事件,並確保機構內發生的虐待兒童事件能得到妥善處理。」 老師重視守護兒童  學校須建立清晰的校本守護兒童政策保障師生利益 在教育界當中,幼稚園在推行20項守護兒童標準的表現最好,總平均分有14.8分,其次是小學(13.0分)、中學(12.1分)和補習社 (8.7分)。而四大範疇中,教育機構整體在「程序」推行的表現最佳,總平均分為7.2分 (10分為滿分),而「問責」則是教育界在推行守護兒童政策方面較弱的一個範疇,總平均分只有3.8分。 國際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博士表示,「我們的深入訪談亦發現,很多前線教師都非常注重兒童的安全與福祉,並意識到自己守護兒童的責任重大,但卻反映機構沒有給予相關的培訓和支援,讓他們難以了解機構在守護兒童方面的實際期望。老師不但因此而動輒得咎,更難以介入學校內傷害兒童的事件,保護兒童免受傷害。」 她續指,「調查發現,在了解守護兒童政策的內容後,超過85%家長表示如果機構採取相關守護兒童措施,會增加為子女報讀該機構課程或興趣班的意欲,反映守護兒童政策不但能保障老師聲譽,亦有助提升機構形象。」 籲政府和家長攜手推動「守護兒童政策」 政府當局應支援並鼓勵教育機構守護兒童,首先,社會福利署及教育局應協調更新學校指引,以協助學校訂立清晰的校本通報機制,處理校內發生的懷疑虐待兒童事件。如教育局可將守護兒童的標準納入《幼稚園教育計劃》中的《表現指標(幼稚園)》和《幼稚園行政手冊》,以及《學校行政手冊》中,則能為業界訂立校本守護兒童政策提供誘因,並讓前線教職員在日常工作中有清晰的指引可依從,更有效地保障兒童的安全和福祉。另外,若家長能多留意機構是否訂立守護兒童的相關措施,並為子女選擇對守護兒童有承擔的機構,亦能有助帶動整個業界採取更多守護兒童的措施,爲兒童建立一個更安全的成長環境。 國際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博士(左)、香港幼兒教育人員協會會長周慧珍女士(中)、助理經理(研究及倡議)陳穎芝女士(右)期望業界採取更多守護兒童的措施,爲兒童建立一個更安全的成長環境。

強制舉報虐兒 守護兒童機制須作整體配合

最近,法庭審理一宗涉及一名五歲女童於 2018年被父母虐待致死的案件再度觸發社會人士對於這類案件在香港舉報不足的關注,政府近日更成立跨政策局工作小組探討立法制訂強制虐兒舉報機制,國際培幼會(香港)對政府擬議強制虐兒舉報機制表示欣喜。然而,培幼會認為,如要讓機制發揮真正效用,本港守護兒童機制仍有待加強,才能讓相關兒童工作者及早介入虐兒事件及有效保障兒童安全。 不少媒體報導顯示,兒童除了有可能在家庭受到虐待之外,在不同機構(如學校、補習社、興趣班) 亦面臨著相當的虐待風險。要全面預防兒童受虐,政府必須採取以下措施,才能讓兒童工作者安心舉報在機構內發生的懷疑虐兒事件。 1. 保障舉報者權益,鼓勵兒童相關機構制訂舉報政策 除了為舉報者提供法律保障,免除其民事及刑事的法律責任之外,政府亦應鼓勵各兒童相關機構制訂舉報政策 (whistleblowing policy),確保員工只要對機構內的懷疑虐兒事件真誠相告,不論調查結果如何,都能免受報復或歧視,鼓勵員工向主管通報懷疑虐兒事件以盡早介入。 2. 要求機構主管向當局通報機構内發生的懷疑虐兒事件 作為服務兒童的相關機構,理應有責任確保兒童在機構內的安全。因此,機構主管有責任向當局通報機構內發生的懷疑虐兒事件,以增強機構調查事件的透明度,並應在知悉事件後及早介入,保障兒童在機構內的安全。當機構主管亦有可能因為「知情不報」而負上法律責任,機構內的員工要在機構內外作出舉報也容易得多,機構主管亦會有更大的誘因在機構內預防虐兒事件發生。 3. 鼓勵兒童相關機構訂立「守護兒童政策」 虐兒事件的通報,只是保障兒童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要全面預防機構內出現虐待兒童事件,政府應制訂相關標準,鼓勵機構訂立「守護兒童政策」,採取合理措施以減少兒童在機構內受傷害或虐待的風險。政府亦應加強對各兒童工作者的守護兒童培訓,除提高人員對虐兒事件的辦識及介入能力之外,亦應協助機構人員採取有效措施,減低兒童因接觸機構運作或相關人員而受傷害的風險。

「從守護兒童政策加強體育機構管治」網上分享論壇 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連同逾160名體育界人士積極參與 

國際培幼會深明團結就是力量,守護兒童工作需要循序漸進,集結各界力量才能發揮最大效益。而體育界近年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兒童事件,各方都十分關注兒童在接受體育訓練時是否得到適切的保護,一套清楚的守護兒童政策是保障員工在執行守護兒童工作時有據可依,有理可循,使兒童在機構內參與任何形式的活動時都能得到最大的保護。 繼去年6月舉辦香港首個《體育界圓桌會議:守護兒童從政策做起》活動,國際培幼會於2021年5月6日成功舉辦「從守護兒童政策加強體育機構管治」網上分享論壇,活動反應熱烈,逾160名體育界人士積極參與,活動更邀請多位極具份量的體育界人士擔任主禮嘉賓及講者,當中包括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霍震霆先生(GBS太平紳士)、香港體育學院院長李翠莎博士(JD, SBS, BBS)、國際培幼會(香港)董事局成員暨兒童事務委員會非官方委員曾潔雯博士(太平紳士)、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總康樂事務經理(體育資助)黃有權先生、香港飛盤總會代表暨2020年度亞洲飛盤總會主席(躲避盤)黎廣業先生,以及國際培幼會(香港)總幹事蕭美娟博士。 (由左上起)香港體育學院院長李翠莎博士、國際培幼會(香港)董事局成員暨兒童事務委員會非官方委員曾潔雯博士、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總康樂事務經理(體育資助)黃有權先生、國際培幼會(香港)總幹事蕭美娟博士、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霍震霆先生,以及香港飛盤總會代表暨2020年度亞洲飛盤總會主席(躲避盤)黎廣業先生,一同主持活動開幕儀式。 霍震霆先生致開幕辭時提到,體育界是與兒童及青少年有密切接觸的界別,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需與教練和訓練團隊保持深厚的信任和交流,也有機會接受嚴格的指導和批評,更可能會有一些改善姿勢和技術的身體接觸,這都是合理而純潔,只是有個別害群之馬,令體育訓練變質,而近年的’Me Too’事件,全球體育界一致「零容忍」,國際奧委會不但作出指引,更鼓勵各體育機構因應實際情況,制定行為準則和守護政策,可見制定相關政策之重要性。曾潔雯博士亦提到香港作為一個先進地區,但在兒童參與、守護兒童的制度上依然比較落後,虐待兒童的新聞不絕於耳,各界有必要深思如何預防再有下一位受虐兒童的出現。 此外,李翠莎博士分享了她在體育學院制訂及推行保護兒童措施的寶貴經驗,以及制訂守護兒童政策對加強學院的機構管治的作用及影響,她亦指如果沒有運動員,就沒有體育機構,體育運動亦無法長足發展,所以體育機構有責任守護運動員在接受體育訓練時的安全;蕭美娟博士亦分享了培幼會對制定守護兒童政策的建議,並展望與各界攜手建構香港成為「守護兒童之都」;而香港飛盤總會代表黎廣業先生則於活動上分享其於前線工作的豐富經驗,以及培幼會如何協助其機構認識及建立其守護兒童政策,讓一眾參加者更了解培幼會在推動守護兒童政策發展方面的工作及成果。 逾160名體育界人士出席活動,並積極參與討論,一同探討守護兒童政策對加強機構管治的作用及意義。

鄧麗欣 丶吳雨霏 丶鄭麗莎丶董嘉儀同籲大眾起跑 籌款支持反童婚項目 助女孩留校讀書

                        Stephy及Kary這對閨蜜齊齊擔任「愛‧女孩」 起跑!義務活動大使,呼籲大眾參與慈善跑,身體力行關注越南童婚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香港已有一年,市民連外出購買生活用品都小心翼翼,更遑論與朋友聚會,鄧麗欣(Stephy)和吳雨霏(Kary)這對多年閨蜜亦不能例外。Stephy慨嘆過去一年與Kary幾乎沒有見面,連以前固定的生日和節日聚會都被迫取消,加上Kary為人母後更需要加倍小心,兩人私下只以電話保持聯絡。雖然如此,Kary表示她們的感情並沒有受影響,每次和Stephy通電話時都無所不談,和對方分享生活上大小事。只因兩人識於微時,十多年的友情基礎早已令她們視對方為家人。Stephy和Kary這對好姐妹亦十分熱心公益,尤其關注女童權益議題,最近更以閨蜜身份一同擔任國際培幼會與女性雜誌Cosmopolitan合辦的「『愛‧女孩』 起跑!」慈善跑義務活動大使,連同星級跑手董嘉儀(Lulu)及鄭麗莎(Lisa)呼籲大眾齊齊起跑,做運動强身健體之餘籌款支持培幼會在越南推動反童婚項目,幫助女孩認識童婚禍害,留校讀書,以知識改變命運。            ...
Read More

疫情無阻助養情 鄧麗欣、胡定欣、唐寧攜手逆轉女孩命運

疫情下,不少藝人的演藝工作大受影響,深感許多東西都不是理所當然。鄧麗欣、胡定欣及唐寧在面對「疫」境時,同樣感受至深,而她們同為國際培幼會助養大使,亦心繫在發展中國家的助養孩子,除了持續關注助養「囡囡」的抗疫情況並給予支持外,三位大使更首度攜手為培幼會義務拍攝宣傳片,大談她們的兒時經歷及與助養「囡囡」的珍貴緣分,盼望更多人與她們一樣,加入助養行列,一同逆轉女孩命運。 這次鄧麗欣來到充滿童年回憶的大興邨,在其母校大談兒時回憶及助養經歷。Stephy指大興邨就是她兒時的一個小世界,雖然家境未如理想,但日子過得幸福簡單,而媽媽曾帶她去社區會堂摺紙鶴用作義賣的經歷,亦令她首嚐助人滋味,於心底埋下一股行善的力量,促使她長大後努力工作的同時,亦積極參與慈善工作。2013年隨培幼會到訪越南,亦開展了她與Y Loan的「母女情」,去年Y Loan來港參與培幼會的十周年活動,更令Stephy有機會與她重聚,親眼見證Y Loan健康成長。「疫」境當前,Stephy得知Y Loan身處的村落無感染病例,即時放下心頭大石,亦慶幸Y Loan可以透過培幼會獲得防疫物資,盼望Y Loan在她的持續支持下,可以安然渡過「疫」境。 Stephy十分慶幸去年有機會與Y Loan重聚,多年來一直默默支持Y Loan,Stephy很珍惜這段緣分。 今年初胡定欣首次隨培幼會到訪尼泊爾,返港後疫情隨即爆發,她坦言一切來得很快,但慶幸這趟旅程令她有機會遇上12歲被視爲賤民女孩的Bina,並展開一段奇妙的助養旅程。初遇Bina,定欣形容她是一個害羞寡言的女孩,貧苦且早年喪父的經歷亦令她終日愁眉苦臉。但不足一年的時間,定欣就從培幼會的最新資料上首次看到Bina燦爛的笑容,「我很感動,她竟然有這樣的笑容,看到那張照片我真的很開心」,定欣亦慶幸自己的一點支持,不但令 Bina可以重返校園,更在疫症下得到急需的防疫用品,如口罩、番梘、消毒洗手液等,停課期間亦獲派在家學習資料,讓其學習進度不致落後。定欣坦言入行以來得到許多人給予的支持和機會,才可以勇敢追夢,她盼望自己亦能在Bina的追夢路上出一分力,讓她有一個扭轉命運的機會。 胡定欣於今年年初首次隨培幼會到訪尼泊爾,Bina的生活環境令她十分心酸,大半年過去,定欣看到Bina重現笑容亦十分感動。 作為兩孩之母,唐寧亦因為疫情而迎來很大的轉變,「以前教小朋友,在衛生方面我會著他們不用太怕骯髒,不能過份保護他們,但在疫情下,我要向孩子重新灌輸一套衛生觀念」,除了日常的衛生教育,Leila多年來亦透過身教,教育孩子助人的精神,她2012年隨培幼會到陝西探訪時,就助養了當時七歲的孤女小玲,至今已經八個年頭。Leila坦言透過培幼會助養兒童多年,對培幼會的相關抗疫工作很有信心,她亦深感在疫情及天災下,孩子及其社區所需的支援更加迫切,亦更需要全面的關顧。 八年來一直擔任培幼會大使,唐寧見證著培幼會的工作成果並予以肯定,她亦見證著小時候孤苦無依的小玲長大成亭亭玉立的少女。 請即支持國際培幼會助養女孩計劃或「愛‧ 女孩」基金,一同扭轉女孩命運。  

吳雨霏疫情下變身「Play Group」老師 不忘關心女童權益

Kary應國際培幼會邀請協助拍攝呼籲片,以喚起大家關注疫情下發展中國家女童面對的威脅。 育有一對子女的吳雨霏(Kary)現在甚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但生活可謂十分忙碌。在疫情影響下,Kary透露自己大為緊張,花了很大心力教導兩歲的兒子Asher戴口罩、勤洗手。另外,她笑言自己像「Play Group」老師,經常上網學習育兒方法,一手一腳製作教材,不時做勞作、小實驗,讓小兄妹不會因留在家中而覺得生活沉悶乏味。 在疫症爆發前,Kary喜歡帶子女四出遊玩,體驗不同事物,從中學習。 為了子女安全,現時Kary一家都盡量減少外出,兒子Asher就不時在家發揮小宇宙,任何物件都可以成為他的小玩意。 疫情亦令Kary感受到家庭幸福彌足珍貴,她指九個月大的小女兒Galilee比兒子柔弱一點,讓Kary總是想好好保護她。然而,一直關心女童權益的Kary知道,並不是所有女孩都有這樣幸福的成長環境。Kary曾經四度到蒙古探訪,親身了解一名女孩因缺乏父母的愛而成為雛妓,Kary因此心痛不已。回港後,她閱讀不同有關女童權益的書籍,並曾舉辦紀錄片分享會,與親友分享相關議題。 Kary直言對子女不會很嚴苛,不會要求他們考到甚麼名校,只希望他們健康、快樂就好。她認為疫情下健康快樂比起一切都更為重要。 Kary最近亦應國際培幼會邀請,協助拍攝呼籲片,喚起大家關注疫情下發展中國家女童面對的威脅。Kary知道在過去半年間,疫情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貧窮問題,令女孩更容易被逼童婚,以換取食物和禮金救助家人。「15歲真的太年輕了!她們準備好成為妻子和媽媽嗎?」她說。Kary認為社會必須確保女孩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以打破跨代貧窮的惡性循環。 至於未來計劃,Kary表示現階段希望多花時間陪伴子女成長,但亦期待子女長大後可以欣賞她在台上唱歌表演;另一方面,她也想再次舉辦近似過去紀錄片分享的活動,在朋友間分享性別平等的訊息,為女童權益多付出一點,為女孩帶來改變。 Kary曾廣邀好友參加她的分享會,在活動上,她播放了有關女童權益的片段,以及親身分享從書本得來的資訊及深刻感受。

國際培幼會進行體育界首個有關「守護兒童政策」研究 近5成體育機構對「守護兒童政策」意識不足 難防機構虐兒事件

近兩年,呂麗瑤事件在體育界引發如何在機構內預防性侵、保障運動員安全的熱烈討論。針對體育界的類似事件,港協暨奧委會早於2017年向本地體育總會發放《守護運動員免受騷擾及虐待》指引(“Safeguarding athletes from harassment and abuse in sport”) ,以確保運動員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訓練。然而,國際培幼會於過去半年成功訪問30間體育機構發現近5成 (46%)的體育機構依然只推行少部份守護兒童措施,反映不少體育機構仍缺乏全面政策以保障兒童安全。 「守護兒童政策」是一套確保機構環境對兒童安全友善的機構政策,透過訂立準則和程序,確保機構採取一切合理措施,避免兒童在機構日常運作受到傷害。國際培幼會委託政策二十一於2019年11月至2020 年3月進行研究(行政摘要及研究報告摘要),以文獻回顧了解其他先進地區的「守護兒童標準」,並概括了20個「守護兒童最低標準」為基準,了解體育機構執行「守護兒童政策」的整體狀況。是次研究總共邀請501間體育機構參與調查,當中30間機構(包括12間體育總會及18間體育機構)同意接受訪問。是次研究亦是體育界首個有關「守護兒童政策」的研究,研究結果將為體育機構甚至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提供重要參考,同時標誌著推動「守護兒童政策」發展的重要一步。 體育機構注重員工招聘 忽略制度規範 調查發現,受訪體育機構當中只有17% 了解「守護兒童政策」的內容,對政策的整體認知度偏低。在實行守護兒童措施方面,有近2成(17%)體育機構並未在機構內制定任何守護兒童措施,在20個「守護兒童最低標準」當中,近5成(46%)只推行一半或以下(10項以下)的守護兒童措施。 具體措施方面,73.3%受訪機構在招聘過程中使用「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機制,反映體育機構注重篩選合適的人員進行兒童相關工作。然而,較少體育機構會在機構內設立相關規範以確保兒童安全。例如,只有約4成(43.3%)受訪機構在機構內制定員工行為守則及為員工提供守護兒童培訓。在「處理機構虐兒事件」方面,只有約3成(36.7%)受訪機構設立舉報政策,讓員工能安心舉報機構內發生的懷疑虐兒事件,以及約3成(33.3%) 制訂明確程序確保兒童在調查投訴期間受到保護及2成(20%)訂立處理機構虐兒投訴的時限。 另外,近5成受訪機構員工(49%)不清楚自己能否在機構亳不忌諱地討論傷害兒童的議題,反映討論傷害或虐待兒童的議題在不少體育機構依然是個禁忌,這種禁忌的文化亦可能窒礙了體育機構制定保護兒童的相關措施。 籲體育界及政府攜手推動「守護兒童政策」 國際培幼會總幹事蕭美娟博士表示,「過去體育界別的性侵案件促使不少體育機構關注『如何防止性騷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性虐待通常不會單獨出現,其他虐待如心理虐待更往往是性侵的前奏,讓受害人變得懦弱沒自信,不敢向他人尋求協助。」她續指,「政府是時候訂立兒童相關機構日常運作的『守護兒童最低標準』,並將標準納入資助計劃要求及恆常監察當中。例如康文署可以將標準納入對體育機構的資助計劃要求當中,推動業界跟隨。」加上調查結果顯示,近5成(48.1%) 機構表示「法例要求」能增加機構訂立守護兒童政策的意欲,亦是機構選擇訂立政策的首要原因。由此可見,政府能為體育機構制訂守護兒童政策提供很大的推動作用。...
Read More

從日常對話打破月經禁忌 國際培幼會與人氣插畫師「小爾的日常」推出月經主題WhatsApp貼紙

為響應5月28日「世界月經衛生日」,國際培幼會與本港人氣插畫師「小爾的日常」合作,推出以月經問題為主題的WhatsApp貼紙,於5月22日開始在WhatSticker平台供免費下載(https://bit.ly/2XipY5r)。培幼會期望大眾透過廣泛使用相關貼紙,將月經議題帶進生活,改變不敢正視月經的傳統觀念,同時引起香港人關注發展中國家女孩來經時面對的問題。 月經在很多國家和文化中都被視為禁忌,輕則迴避討論,重則將來經的女孩趕出家門、重重隔離。插畫師透過「小爾」不同款式的貼紙,帶出女孩面對的月經煩惱,如心浮氣躁、生理期不適、經血滲漏等,除了引起香港女性的共鳴,更希望透過兩枚有雙重意義的貼紙,讓香港女性認識尼泊爾女孩來經時面對的困境。 一系列12個月經主題貼紙在WhatsApp貼紙平台WhatSticker供免費下載。 月經貧窮與月經陋習 在「頂住」貼紙中,小爾用繃帶包着正在流血的身軀而沒有像往常一樣使用衛生用品,主要帶出來經流量可以很多,另一方面表達「月經貧窮」的情況,在發展中國家,很多女孩因貧窮而難以負擔衛生用品費用,因而被逼使用品質低劣的衛生巾甚至要用抹布、樹葉及報紙等不同物料代替,造成滲漏之餘,更有機會受到細菌感染。 在貧窮環境下,很多家庭都寧可把錢花在食物上,嚴重忽略女性對衛生用品的需要,因此很多女性都以不同物料自製代替品,但存在安全隱患。 至於「是日不外出」貼紙則表達出女孩在月經期間不願出門的心聲,同時亦象徵尼泊爾女孩來經時需在「月經小屋」隔離。在偏遠地區,女孩往往因傳統禁忌,於來經時被逼隔離在荒蕪且環境惡劣的小屋,不得與家中男性接觸,不得上學,更不能觸碰水源,在惡劣環境下,更有女孩因天冷燒炭取暖中毒、遭受性暴力或被野獸襲擊身亡。 仍有很多尼泊爾女性在月經來潮時會被送到「月經小屋」隔離,期間不得接觸男性家人,不能上學,亦不得觸碰水源。 助尼泊爾女孩走出困境 雖然尼泊爾政府已於2017年立法禁止月經小屋的隔離陋習,但在偏遠山區,這陋習仍然存在。培幼會除了在當地致力打擊這陋習,並透過學校教育及社區工作坊,長遠改變社會對待月經及女性的態度。為了使女孩在來經時可以安心上學,培幼會亦在學校興建女性專用的月經友善洗手間及生殖健康教育房間。在房間內,男、女同學皆可以學習正確的生殖健康知識,正面了解月經,更可以製作布衛生巾,一同為月經友善的未來努力! 培幼會在當地學校興建生殖健康教育房間,讓女孩子來經可以在房間休息,平日則開放作生殖健康課堂之用。 在生殖健康課堂中,男孩參與製作布衛生巾,認識月經是女性很正常的生理現象。 關於「小爾的日常」︰ 「小爾的日常」在WhatsApp貼紙平台WhatSticker擁有合計逾328萬下載次數,其設計多圍繞女孩「小爾」的生活,以趣怪表情和動作表達情感,吸引大批本地女性支持者。詳情可瀏覽WhatSticker創作者專頁whatsticker.online/i/littlee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