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國際培幼會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但在現今複雜的世代,孩子在成長路上無可避免會遇到一些風浪或危險,家長總希望能夠與孩子同行,成為他們的守護者。作為一間以「兒童為本」的國際救援及發展的機構,我們相信父母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從而確立互信的關係,是守護孩子的第一步。當孩子能感受到家長的關心和愛護,對家長有足夠的信賴感,生活上遇上任何事就樂於與家長分享,家長就能擔當孩子的「避風港」。
以下溝通要點均有助於建立互信和諧的親子關係,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1. 溝通是雙向的
都市人生活忙碌,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懂事,不太願意花時間聆聽孩子說話。又或自覺已很努力與孩子溝通,但過程原來只有家長不斷發言,內容更大多是家長自己的判斷或想法,孩子根本沒有表達的機會,那家長又如何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呢?結果,溝通未如理想,家長又認為自己努力嘗試過都未能成功而感到灰心。理想的溝通是一種雙向、你來我往的狀態,家長和孩子都是信息的發送者和接收者。若只有家長發言,那是單向式灌輸,未必達到教育的目的。孩子一天一天長大,成長時光一瞬即逝,家長更要把握溝通的機會,你和孩子的溝通是單向還是雙向呢?
2. 三分鐘用「心」聆聽
現時的家長總是身兼多職,包括工作、進修、出差、煮飯、照顧孩子及父母等,已習慣同一時間處理不同事務。事實上,孩子很簡單,只要你真心真意聆聽,他們都樂意分享,若孩子看到家長忙著其他事務又表示聽到孩子說話,他們會懷疑家長能否聽到他們的心聲。家長有時會忘記了專注做一件事情的重要,特別是與孩子相處時,建議家長與孩子坐在沙發上、地上或任何舒適的位置,關掉電視、放下手機,捉著孩子的小手,那怕是三分鐘,用「心」聆聽,認真回應,孩子會感受到真摯的關心。
3. 凝「視」孩子
眼睛作為靈魂之窗,在任何溝通過程中,眼神接觸是很重要的,從眼神中能辨別到對方是否真摯誠懇地接收自己的訊息,一段良好的親子關係中,眼神接觸能讓孩子感到被重視、被尊重、被接納,更能確定一些訊息的準確度。
4. 表達感受
由於孩子未必懂得用說話表達自己的情緒,有時家長主動問到也未必能了解他們的真正感受。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困難,只是不知該如何表達,作為家長,當孩子表達不清楚時,可向孩子提出「何人」、「何事」、「何地」、「何時」、「為何」、「如何」等六何問題,逐步引導孩子解說事情的經過,營造一個有利孩子表達所見所聞的環境,並適當引導孩子說出感受。家長亦可從日常生活中,擴充「情感」詞彙。例如:「你生病了會令我很擔心」、「明天到海洋公園玩,你覺得興奮嗎?」。要懂得表達自己,孩子才能學習如何表達,家長表達自己的感受越多,孩子就表達得更好。
以上的簡單提示,各位家長不妨試一試,與孩子建立更親密和有效的溝通,讓孩子獲得更多安全感,踏出守護孩子的第一步。